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虎父犬子,大明最后的擎天之柱李定国之子,为什么最终选择投降?

明朝末期有许多著名的忠义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虎父犬子,大明最后的擎天之柱李定国之子,为何最终选择投降?

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跟随转战南北,抗清九年,他共斩名王两人,五名贝勒。

他就是大明最后的擎天之柱,民族英雄李定国!

可他的死因却是因为另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这是怎么回事呢?

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

从此,为张献忠的建立立下了。

大西政权稳定后,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

他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 ,作战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后满清铁骑踏入山海关,满汉矛盾超越了阶级矛盾。

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

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的态度已有所改变,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因此农民街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因此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人空巷的出来迎接 ,并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

李定国率部与清军交战,首先遭遇了满清镶黄旗主力。

李定国一马当先,率领三百铁骑奇袭满清中军大营,阵斩清军将领古朗阿、巴扬阿,随后全军出击一举击溃清军主力。

但是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

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

李定国力主帮助南明,恢复大明江山。

随后南明广西巡抚拥立桂王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建立南明最后一个政权。

李定国得知后大喜。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出现一定的安定局面。

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

于公元1652年,李定国出师北伐,为大明出军北伐,廓清廊宇。

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这是自开战一来,满清死的第一个王爵。

随后七月初,李定国占领桂林,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

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

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

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

李定国发现尼堪的大旗,亲率亲兵追击,阵斩尼堪......

清军全军覆没,而尼堪也是明清之战中死的爵位最高的亲王。

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随后李定国剑指北方,立誓为汉族人民收回故土,廓清廊宇。

李定国是个真正的英雄,更是心怀百姓,在广州新会之战,眼看就要攻破城池,可是满清将领居然下令驱赶百姓出城,用箭射杀反抗的百姓,用百姓做肉盾。

李定国痛彻心扉,不忍杀害百姓就下令停止进攻,把希望寄托于郑成功的大军。

可是原本说好的日期,郑成功却爽约,大军迟迟未到,导致清军增兵广东,李定国战败。

而战败的原因,首先就是郑成功未能如约赶到!

还有就是李定国心怀百姓,不忍杀害无辜平民。

而后,汉奸吴三桂率领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

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

李定国得知后,两目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

李定国悲愤欲绝。到了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在临终前,他安排了身后事。当时李定国的长子早就战死,所以他只能将军队交给次子李嗣兴。而李嗣兴德年纪还不算太大,根本无法完全掌握,所以李定国托孤于部将靳统武,并让李嗣兴拜靳统武为养父。最后,李定国还嘱咐儿子以及部下们:“宁死荒徼,无降也!”

李定国虽然失败了,但他顽强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们敬仰。按照李定国的身份、地位,如果他投降清朝,轻而易举就可以换来王位,然而他没有这么做,自从归顺南明后,始终站在抗击清朝的第一线,“两蹶名王”,多次击败清军,直到生命的终结。然而李定国“宁死荒外不降清”的愿望是否实现了呢?

答案是没有!李定国死后,由于群龙无首,军心瓦解,许多将领并不服靳统武。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他不服靳统武的节制,居然与总兵胡顺都、王道亨等人合谋毒死了靳统武,然后率领部分军队投降清朝。本来李定国的军队就所剩不多,如今又发生叛逃,抗清已无出路。

归顺南明的大西军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由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统率。孙可望已经投降清朝,被封为义王,他的部将白文选跟随李定国抗清。1661年,白文选在部将的鼓动下,与李定国分道扬镳,率军投降清朝,被封为承恩公。刘文秀死后,由他的儿子刘震统率部众,他们在靳统武死后,也投降清朝。

最后只剩下李嗣兴,他没能遵守父亲的遗训,于康熙元年九月向清朝递交降书。吴三桂接到书信后,立即奏报朝廷。十一月,李嗣兴派人将李定国留下的册、宝和元帅印交给吴三桂。十二月十九日,李嗣兴带领所部官兵及家属一千二百余人来到洱海,正式向清朝归降。

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以康熙帝的名义降旨,“李嗣兴著授都统品级,以下各官,从优再议。”此后关于李嗣兴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被编入了汉军八旗,担任参领,并在康熙二十六年升为都督同知、陕西宁夏总兵官,后于康熙三十二年病故。李嗣兴的儿子名叫李天志,身材魁梧,气度轩昂,曾出任宫廷侍卫,深得雍正帝的赏识。

虽然李嗣兴率军投降清朝,但仍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降清,他们居住在阿瓦河以东百里的地方,被称为“桂家”。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李定国的部下的后裔,他们生活在缅甸境内,成为当地少数民族,但仍然使用汉语,书写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