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三国名将张郃,有多厉害?为什么就算是犯了死罪,曹操都不敢去把他给杀了?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名将张郃,有多厉害?为何就算是犯了死罪,曹操都不敢去把他给杀了?

张郃,出身冀州一个普通家庭,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乡里的同龄人一起参军。黄巾之乱时张郃也给军队献策破敌,战争结束后他得到冀州牧韩馥的赏识,由此被提拔为偏将。后来袁绍吞并韩馥的地盘和家业,张郃也到了袁绍集团内做事。袁绍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喜欢做表面工作,尽管他经常询问手下对策,但他本人却一直拿不定主意,而且喜欢任用有政治背景的将领,张郃在他这里并不吃香。

曹操和袁绍开展官渡之战时,袁绍派遣张郃还有高干各领一支军队攻打曹操。张郃知道高干只是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庸才,假如和他一起合作肯定要输,甚至还会替他背黑锅,权衡利弊之后他带着部队投降曹操。曹操对他的投诚很惊讶也很欣慰,不仅没有收编他的军队,还让张郃继续掌权,张郃也因为熟知袁绍的作战部署,得以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

张鲁投靠了曹操之后,他就把张郃和夏侯渊留在了汉中镇守城池,然后张郃就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了这里,他就想让所有的其他小城池的百姓们都搬到汉中来,但是在这个时候张飞就带着部队赶了过来,张飞就和张郃一直交战了差不多两个月,最后还是没有分出来胜负,最后张飞就使用出了一条计谋,他就选择了一条山道和张郃的部队交战,因为山道很长,所以说这一场战斗张郃的部队就没有办法收尾相顾,就被张飞所带领的一万多士兵一个个的给击破了!这样的一场战斗也是导致了张郃的大败!几万人的部队到了最后只是剩下了十多个自己的随从,甚至还把自己的关口给丢掉了!

在当时打仗的时期,如果说一个将领把自己镇守的关口给丢失了,那可是一件很重的罪名!所以说在后来张郃就带着剩下的十几个人来到了当时曹洪的阵营,曹洪就想要把张郃给杀掉,但是在这个时候,郭淮却是出面给阻止了,因为如果说是把一个大将给杀掉的话,还是要经过曹操的同意的,但是有一点就是张郃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位大将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洪才没有直接的把张郃给杀了。也就是因为这样,张郃也就成功的躲过了一劫!

但是当时的曹洪还是非常的生气的,想要杀了他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张郃也是一位大将,他不但是败在了张飞的计谋上,并且还损失掉了数万人的兵力,最终要的就是把最最重要的关口给丢掉了,张郃在一开始领兵的时候也是留下过军令状的,所以说曹洪在当时如果是想要把张郃给杀了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因为当时有郭淮的一句话,曹洪还是不敢杀了他的!那么当时郭淮说的到底是什么话呢?

郭淮在曹洪想要杀张郃的时候就告诉了曹洪说是“将军先不要生气,你可以想一下,数万的军队一段时间还是可以补充上的,但是如果说是想要找到一个大将军还是很难的,张郃大将军虽然说是有着死罪,但是他却是丞相最喜欢的将领,我们还是不能随便就把他给杀掉的!现在我到时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现在让张郃带领着五千人的部队快速的去把另一个关口给镇守下来,这样就可以把蜀国的兵力很大程度上的给牵制住!这样一来,汉中也就安全了!如果说张郃没有成功的话,到时候我们两个罪名一起罚也是可以的!”

曹洪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也就没有定张郃的罪名了,主要还是因为张郃在曹操的心里面地位还是很高的,也就是因为这样,他自己也就顺着郭淮的这句话给自己了一个台阶下,然后就让张郃带领了五千人马去镇守了另一个关口,那么我们就可以从郭淮说的话和曹洪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曹操真的是非常喜欢张郃这一位大将的,并且在曹操的阵营里都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郭淮说的果然也是没有错的,在曹操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根本就没有生气,也没有定张郃的罪名,反而是对手下的人说“这一次的战斗其实不怪张郃,因为一时的失败还是很正常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曹操不但是没有责罚他,并且还为他解释,其实在之前曹操就说过这样的军纪,那就是只要是有哪一位大将失败了,就一定是要责罚的,但是曹操没有怪张郃,就可以看得出来,曹操还是非常的喜欢这一位大将的!也就是因为这样,曹洪也是不敢轻易的去动张郃的!并且曹操的一生还有另一个放过的人,那就是许褚把粮草给丢掉了,我们可以看出来,张郃和许褚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吧!

等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期间,张郃又在街亭之战中大败马谡,成为曹魏抵抗蜀汉大军的重要将领。不过,公元231年,张郃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那么,问题来了,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真相到底如何?

首先,针对张郃之死,历史上存在两种观点和说法。一方面,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中记载:“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诸葛)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也即按照《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中的说法,是张郃自己不听从司马懿的劝告,执意要追击撤退的蜀汉大军,所以遭到诸葛亮的埋伏,进而战死沙场的。由此,按照这一观点来看,张郃之死,和司马懿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另一方面,三国时期曹魏郎中、著名史学家鱼豢则在《魏略》中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魏略》中记载:“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按照在《魏略》中的记载,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在蜀汉大军因为粮草供给不足要退军的时候,司马懿令张郃追击。对此,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是,司马懿不听。张郃不得已,遂领兵追击。结果,和张郃预料的情况一样,蜀汉大军果然有埋伏。彼时,蜀汉大军在木门谷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那么,面对《三国志》和《魏略》的两种说法和观点,张郃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对此,关于张郃之死,笔者更加同意第二种说法。

进一步来说,张郃之死,很可能是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理由如下:如果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是张郃执意要追击蜀汉大军的。但是,对于熟读兵法、作战经验丰富的张郃,显然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在此基础上,张郃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显然知道“归军勿追”这一道理的。并且,根据史料记载: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而追击蜀汉大军的话,无疑会被巴蜀之地复杂的地形所限制。所以,善用地形的张郃,自然也能猜到诸葛亮会借助于地形来埋伏追军。

最后,综上,张郃不听司马懿的劝告,执意追击蜀军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毕竟,张郃不是马谡、赵括等纸上谈兵之辈。那么,既然张郃不愿意追击蜀军,为何其还是被蜀军击杀呢?对此,答案显而易见,这是因为“宣王(司马懿)使(张)郃追之”,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之前,司马懿就已经升为曹魏大将军了,并且加大都督、假黄钺,由此,作为征西车骑将军的顶头上司,司马懿的命令,张郃自然不能拒绝的。更为关键的是,司马懿还被授予了“假黄钺”的大权,也即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权。那么,非常明显的是,张郃如果执意抗命的话,司马懿完全可以对张郃先斩后奏了。总的来说,从以上史料来看,张郃之死,很可能就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际。在除掉这位忠于曹魏的老将之后,司马懿的篡权之路自然又少了一个重要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