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著名谋士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究竟谁更胜一筹?
三国因后世三国演义的撰写,堪称是被人们最广为知晓的一个时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著名谋士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究竟谁更胜一筹?
汉末三国的历史一直被大家深受后世所喜爱,其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我们的认知中最受欢迎的人莫过于是诸葛亮,最老谋深算的当属司马懿,今天,笔者就对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你认谁最厉害进行简单的浅析。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毕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多的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的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三国和三国演义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经典著作,三国演义是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小说,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是虚构的,特别是在诸葛亮身上,完全是将本人给神化的一个人物,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这些都是虚构的情节,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这些故事。
接着诸葛亮和司马懿经历一样,两人从小都是在书屋中长大,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在外。当时诸葛亮在荆州名仕司马徽手下学习的时候,司马徽就感叹诸葛亮的才华,为他取了卧龙这个称呼,所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司马懿自小名声在外,天下人都知道河东有一个号称冢虎的司马懿,曹操为了得到他的辅佐用尽一切手段,甚至拿司马家全家人的性命要挟才迫使司马懿投诚。
两人上位之后的履历也一样,都是以一个军师的身份介入,然后成为文官集团领袖,紧接着掌控掌管军权。但差异就在他们的统兵能力上,诸葛亮从第一次北伐到病逝五丈原,这十几年里主要是和司马懿对峙,但他的智谋和统兵能力却没有司马懿高。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趁魏军不注意的时候派赵云拿下西北三郡,然后派马谡防守街亭,但司马懿一眼就看出了战况,他舍弃西北三郡并且派大军强攻街亭。后来的结果也都看到了,街亭丢失后司马懿先带大军围攻赵云,然后突袭诸葛亮的中军,诸葛亮差点身死在战场上。
第二次是他们对峙在陈仓道的时候,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想凭借蜀军的强大的诸葛连弩平推魏军,他不选择和诸葛亮正面对抗,因为他知道现在魏军处于弱势。司马懿的破局在于蜀汉内部,他委派人教唆负责给蜀军运粮的主官故意失职,让粮草押送得不够及时,蜀军没了粮草的补给果然撤退,司马懿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的胜利。
说起来,诸葛亮比司马懿还好小两岁,却比司马懿早死了17年,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临死之前也不忘和司马懿对战,这就是著名的五丈原之战,当时诸葛亮已经在军中去世,但为了避开司马懿顺利撤退,诸葛亮临死之前将军中的大小事宜安排妥当,然后下令在他死后秘不发丧。
所以等蜀军有条不紊的撤退的时候,司马懿先是认为诸葛亮死了,自然应该趁机追击蜀军,但又看到蜀军中似乎有诸葛亮的身影(其实是姜维等命人雕刻的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司马懿又怀疑真是诸葛亮设下的计,其实还没有死,所以魏军不敢贸然去追。
就这样,司马懿错过了最佳的追击时间,等到知道诸葛亮确实已经去世的时候,已经不能再去追了。而司马懿也只能感叹“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也因此,才有了民间传说中的“死诸葛走生仲达”。
这似乎是两人最后的一战,毕竟诸葛亮在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但其实两人的对比从没有停止,当然这种对比是后世之人强加到两人身上的,说的就是两人的身后事,身世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坟墓。坟墓是一个人死后的安息之地,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坟墓历来被帝王将相所重视,坟墓的选址、规格、建造、陪葬品以及安全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而这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坟墓的安全性,安全性的要求是什么呢?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要被盗墓贼盗掘,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所以帝王将相们都要绞尽脑汁想着将自己的坟墓建造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而且异常坚固,只有这样才能躲开后世的盗墓贼们,毕竟谁也不想去世后的安息之地被破坏。
那么司马懿和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诸葛亮,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就葬在定军山,因山为坟,坟墓中只容下棺材即可,陪葬品什么的都不需要,死后穿的衣服就平常衣服即可,可谓简单至极,这还不是最简单的。
诸葛亮甚至都没有为自己选择具体的墓穴地址,他嘱托刘禅找四个壮汉,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向南走,等到杠断绳烂了的时候,就地挖一个墓穴,然后将他的棺材放进去即可。这可以说是相当的随性,而刘禅也随了诸葛亮的心愿,真的找了四个壮汉抬棺。
只是四人走啊走,走了一天一夜了,杠绳还是没有要断的迹象,等四个人终于累虚脱的时候,实在不想继续抬了,然后就地挖了一个墓穴,将诸葛亮葬了进去。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在刘禅面前说露了嘴而被刘禅处死,结果就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埋在哪里了。
当然这个故事也只是传说,真实性值得商酌。不过定军山下现在确实有一座武侯墓,其内机关重重,或许就是真正的诸葛亮墓。如果是真的的话,那么诸葛亮的墓必然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遗命。
接下来再来看看司马懿的坟墓。司马懿临终前,也定下了墓葬制度,即“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简而言之就是在首阳山薄葬,不坟、不树、不谒。不坟的意思就是只有地下的墓室而没有地上面的封土堆。这个薄葬制度基本贯穿了整个两晋时期,大部分的两晋皇帝的陵墓都是不坟、不树、不谒。
所以这就给后世探查两晋陵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过早在东晋时期,西晋帝陵就被盗墓贼盗挖过,司马昭、司马炎和司马衷的陵墓都被挖了,其内风水被破坏,陪葬品被洗劫。当然后来的东晋皇帝们的陵墓也被盗墓贼光顾过。
盗墓贼光顾之后,陵墓被洗劫一空,能证明其身份的物件都没有了,这也是现在无法确认两晋陵墓真正归属的一个重要原因,考古界只能对以发现的两晋陵墓进行推测,但却无法得知陵墓主人到底是谁,这就是著名的两晋皇帝陵墓集体失踪案。
至于司马懿的高原陵有没有被盗挖,具体葬在什么位置,迄今还是一个谜。至于网络上传言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老农在首阳山种地干活的时候一锄头锄出了司马懿的陵墓,这基本就是一个不靠谱的言论。
所以据此有人认为司马懿的陵墓比诸葛亮的坟墓早被发现,从而得出去世千年后的两人,司马懿还是输给了诸葛亮的结论,也是后人的臆造。在三国时期,司马懿笑到了最后,而在他们死后,再将两人进行对比的都是后人,并不是两人的本意,倘若两人听到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身后事也进行了对比,那肯定是笑而不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