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究竟是不是扶不起的刘阿斗?执政时间长达42年,富贵天子,大智若愚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三国中的蜀汉二世即亡了,关于君主刘婵,在后世许多他的印象中都是扶不起的刘阿斗的称号,那么他是不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执政时间长达42年,富贵天子,大智若愚。
刘禅小名为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在位41年后被魏国灭亡。
公元223年,刘备病故,由长子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在后世眼中,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亡国之昏君,现在人们口中所说的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都是从刘禅身上出来的。
然而.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因为刘禅这个人年龄太小,肯定是不能够处理好蜀汉的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肯定要推出诸葛亮这个能人了,所以刘备才会将这个蜀汉的大权都是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而且这个时候刘禅的举动就是能够看得出来,他在刘备去世之后,也就按照父亲的遗嘱,立刻将蜀汉的大权都是给与了诸葛亮,甚至还给了他开府建牙的特权,这些就是刘禅的举动,因别他知道这个时候,国家肯定是依仗张丞相的,自然也就不会吝啬这个权利了。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提了个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藏得太深我们现在说到刘禅这个人,大家都会觉得刘禅只知道玩乐,压根什么都不懂,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因为刘禅这个人年龄太小,肯大权都是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刘禅虽然还小,但是知道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并且诸葛亮的能力可是摆在他们眼前的啊,不过时间一长他也就有了叛逆之心。在诸葛亮临终的时候,才发现阿斗被他严重给低估了,因为那时阿斗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思考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派了一个人去看望已经病入膏肓的诸葛亮,提出了一个问题,问诸葛亮死后儿子该如何安排呢?诸葛亮自然是明白刘禅的担心,只不过怕他的儿子太有野心,所以有朝一日会夺去他的皇位,诸葛亮想了想只好说自己这傻儿子不需要皇帝你养,家里的家当足够让他吃饱饭了,并且他才明白,刘禅仅仅是装傻而已。
刘禅接管蜀汉之后,成了甩手掌柜,不问政事。“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这时候刘禅俨然一个无所事事的人,类似今天君主立宪制的君主或者国王,一位虚君。就连诸葛亮都认为刘禅过于耽于后宫,贪于喜乐,以至于认为刘禅:“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最主要的是刘禅竟然要扩大后宫,增加女色;最让整个蜀汉集团正义忠诚之士失望至极的是,刘禅过分宠幸宦官黄皓,亲佞远贤,不听忠言;甚至怀疑诸葛亮的忠诚,要削职褫爵。所有这些都让人觉得刘禅荒淫无度,昏聩无能,不辨忠奸,不理朝政,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蜀国灭在他手里,实在是咎由自取。
其实他并不愚昧,也并不蠢笨,更不是呆傻,而是一种绝顶的聪明和智慧。
当蜀国灭亡,君臣被俘,困于洛阳,几无全身而退的可能。如果真的表现出一种绝境中求生的本能或者意志,那么以司马昭的残忍和歹毒,绝不会让刘禅等人寿终正寝。因此他表现得极端的呆傻,并且让对手丝毫看不出蛛丝马迹。当他的秘书郤正教他应答司马昭的问话被揭穿时(郤正告诉刘禅,当司马昭再过来问是不是想家的时候,就告诉司马昭说自己的父母都葬在成都,对故土很留恋),他像孩子一样天真地说:“就是郤正教的。”于是所有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觉得这简直就像几岁的孩子。“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刘禅在成功地保全蜀国人民的安全后,也成功地保全了一群亡国之臣的安全。如果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整天期期艾艾,忧国思乡。“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多愁善感的李煜,既无能力保国安民,又不甘心做亡国之君,更无法复国复兴,最后只落得被毒死的下场。刘禅明白蜀国的地位和他自己的处境,所以他选择了装疯卖傻,保全自身,尤其是保全了一帮追随他的臣民。《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
后主刘禅的大智慧通过表象是看不出来的,他不像曹魏集团的司马昭那样,把个人的野心和凶残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司马昭之所以张狂猖獗和野心毕露,那是因为经过其父司马懿、其兄司马师的前期努力,曹氏家族的势力以及整个曹魏集团内的其他势力都被荡平;到司马昭时期,司马家族已经左右了当时的朝野上下,而且司马家族日益壮大。反观刘禅,他的低调或者说隐藏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智慧。刘备作为汉室帝胄,从创业立国开始,依靠的不是刘氏家族,而是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等患难之交。到刘禅时期,家族势力依然单薄,没有可以依赖和掌控的权力集团或小圈子,但是他父亲留下的确是一个团结紧密、一起经历过生死的患难之交,尤其是关、赵、张形成的情同手足的关系。历史上不乏先例,当政权被一帮权臣势力集团控制的时候,一国之君要想夺回大权或者削弱打击势力集团,往往适得其反,殷鉴不远的就是汉献帝被曹氏集团控制和废除,尤其是伏皇后、董贵人被曹操残忍地杀害。稍远一点的,秦二世胡亥“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最终被赵高集团残忍地杀害,这一点对于后主刘禅来说,这应该不陌生。
有关后主刘禅的聪明和才智,有一些正面材料也直接说明了他绝非愚蠢小儿。三国人物中绝顶智慧的诸葛亮曾经两次直接提及刘禅的不同寻常之处,在《蜀志·杜微传》中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说道:“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力,著勋于竹帛也。”以诸葛亮的聪明,应该不会看错人,否则他也不会倾注一生精力辅佐一个不成器的君主,辜负他一身才学。而且,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也曾私下对他人表示过刘禅的聪颖和可树之才,说后主是“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刘备听到诸葛亮对其儿子作出如此评价后,乃放下心来,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从历史事实上来说,刘禅也并非一个痴呆小儿,在裴松之的《三国志·魏略》中记载,刘禅在刘备转战各地的时候,曾被人贩子拐走,卖到汉中富豪刘括家中,刘括与刘禅闲谈,感觉其出身不凡,“知为良家子”。后来刘备于214年在益州站稳脚跟后,派部下简将军到汉中寻子,刘禅只身前往驿舍,侃侃而谈。刘备有三个儿子,刘备选择刘禅作为接班人,也并非只是从出身考虑,也是从智力和才德层面考虑的。
由此,基本能看出后主刘禅绝非等闲之辈,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他有他的谋略和手段,他的治国方略就是大胆用人。《慎子·民杂》:“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对外,一切都委托给诸葛亮,军事全权悉听尊便,绝不干预。任由诸葛亮劳军伤民,六出祁山。对内,重用费祎、蒋琬,“务农植谷,闭关息民”,都听从两位内政大臣的安排。他把蜀汉的一切交给诸葛亮,并不从中掣肘。他知道黄皓是小人,让黄皓扮演了蜀汉的小丑,从中平衡各派势力。刘禅也知道黄皓的所作所为,但是刘禅并不决心去除黄皓,而是在平衡的范围之内。当姜维等启奏刘禅要求斩杀黄皓时,刘禅说:“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华阳国志》)刘禅是知道黄皓的为人的,黄皓只不过是刘禅手中的一个棋子。当然从治国手段上来说,有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是选择佞臣作为工具,并一直不被看好,这也是刘禅的一个污点。
当曹魏集团的夏侯霸为了躲避司马家族的迫害逃到蜀汉的时候,后主刘禅亲自迎接,并且冰释前嫌,解开刘、夏侯两家的仇怨,而且要拉近关系,这样才能为夏侯霸死心塌地留在蜀汉为蜀汉所用奠定心理基础。刘禅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原来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杀死,而刘禅这句话,显然让夏侯霸感到刘、夏侯两家并无前嫌。刘禅并进一步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就是你的外甥。”这样的话,刘夏两家就多了一层亲戚关系,夏侯霸没有理由再怨恨蜀汉,没有理由不为自家亲戚卖命。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之女,而张飞之妻又是夏侯渊的堂妹,这不是一家人吗?一句话,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夏侯霸从此死心塌地地跟定了刘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禅的这一手怀柔之术,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恐怕刘备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刘禅在位40年,经历了蜀国的兴衰,具备了一国之君应该具备的才华和智慧,也做出了一国之君应该做出的行为和德行。刘备临终遗言,要求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禅的知识积累应该达到较高水平,否则这些书也看不懂。刘备应该知道刘禅能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否则不会推荐他读书。刘禅正是从读书中学到了知识和智慧,知道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无为无不为的智慧。因此刘禅的傻是装的,是智慧。王隐在《蜀记》中说:“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因此周守昌的《三国志集解》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后主刘禅真实面貌值得重新认识,他的治国之策也值得重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