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左宗棠收新疆,这其中都有哪些挫折,最后这位晚清第一硬汉,是如何的下场?

清末时期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各个都有着许多重大的功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之一的左宗棠收新疆,这其中都有哪些挫折,最后这位晚清第一硬汉,是如何的下场?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耕读之家,虽然是三代书香,但生活却是清贫。左宗棠幼年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不仅熟读儒家治世经典,而且精通历史,军事,农业,地理等,这也奠定了左宗棠全才的基础。左宗棠少负英气,以诸葛亮自居。

大器晚成,左宗棠起初的路还是很顺利的,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20岁时就考中了举人,但左宗棠的好运似乎就此结束了。21岁时,左宗棠的父亲去世,接连几次进京赶考都未能及第,名落孙山。没有办法,左宗棠在乡下务农,同时当了村子里的教书先生,由于生活困顿,左宗棠甚至入赘,做了上门女婿,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左宗棠四十岁时。

1852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左宗棠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此时太平军围攻长沙,省城岌岌可危,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解下出山,出任湖南巡抚的幕僚,正式出仕为官。为解湖南之围,左宗棠先稳定民心,然后调兵遣将严密布防,固守长沙,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下,撤围北去。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左宗棠一战成名,

在此之后,左宗棠帮助湖南巡抚骆秉章处理湖南军政事务,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筹划,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购:军械、船只。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左宗棠作为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为官之道,左宗棠为官棱角分明,刚烈耿直。在晚清深谙中庸之道的官场中显得格格不入,如果幕僚有错误,左宗棠会不留情面地当面指出,即使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曾国藩也是如此。左宗棠的挚友胡林翼评价左宗棠:“秉性忠良,才堪济变,敦尚气节,刚烈而近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左宗棠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告左宗棠擅权。左宗棠身为师爷,直接主持湖南军政,确有擅权之嫌,但这样做是有巨大积极作用的。此事上达天听后,皇帝要求严查。左宗棠险些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郭嵩焘等人仗义执言,潘祖荫、肃顺等大臣联名保举,这才转危为安。即使左宗棠入职进京,他刚烈耿直的性格也依然不变,在京城为官的八个月,左宗棠处处碰壁,屡遭同僚倾轧,过得并不好。左宗棠的为官之道是他鲜明优点,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洋务运动,有很多人觉得左宗棠是排外的,这可能是因为左宗棠是晚清政坛少有的“鹰派”,对洋人态度比较强硬,洋人也很忌惮左宗棠,所以给人留下了排外的印象。实际上左宗棠本身就是洋务派,积极倡导洋务运动。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近代海军的开端,以中外合作的形式经营。左宗棠很有战略眼光,将造船与培养人才并重,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引进机器,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海军高素质人才,邓世昌,刘步蟾等甲午的名将都出自于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是比较成功的洋务企业,对近代海军建设有巨大贡献。

1867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在英国和沙俄的暗中支持下,大肆入侵新疆,并很快占领了新疆大部,沙俄借口为清国戡乱,强占伊犁。1875年,朝廷上讨论收复新疆,引起“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则是塞防派,并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经过激烈争论,最后慈禧太后肯定了左宗棠的看法,同意出兵收复新疆。

1876年,左宗棠的军队沿着沙漠之路向西挺进,攻占乌鲁木齐和其他战略要地,残酷地屠杀北部地区操汉语的回民叛乱者,将他们作为国内的叛徒加以严惩。随后他们进入塔里木盆地,将操突厥语的维吾尔人视作边境地区的叛乱者,采取较为宽大的惩治措施。

阿古柏死于1877年。到1878年, 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新疆的所有地区。

让后世无法想象的是,在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定,大清国力孱弱的情况下,左宗棠靠什么收复新疆?真相让人佩服!

第一,“棺材”。

左宗棠这位清末柱国之臣,那是有铮铮铁骨的。在当时俄国,英国染指新疆,阿古柏入侵新疆之际。很多大臣如李鸿章是主张放弃新疆的,认为鬼子都从海上来,海防最重要!而左宗棠据理力争,表示塞防关乎国家存亡,并且愿意亲自上,抛下头颅也要收复新疆。最后获得慈溪的同意,而左宗棠抬了口棺材上前线,向俄国人表明了誓死一战的决心!这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精神基础。

第二,“1000万”。

而这场远离中心,在大西北荒漠进行的战争,没有钱是无法想象的。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军粮,打仗无从谈起。而且当时往大西北运粮那也是比登天还难!而左宗棠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钱,因此据理力争,朝廷最后拨款1000万白银,作为军费。1000万什么概念,在当时财政枯竭又有无数赔款的情况下,朝廷拿出1000万作为军费那是相当大的决心啊!有了这1000万,军粮不是问题,军饷也不是问题,这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杀鸡儆猴”。

当时左宗棠也知道跟俄国人打,1000万肯定不够,自己可能也要真的用棺材抬回来。因此,制定了杀鸡儆猴的策略。死揍阿古柏,震慑俄国人,拉拢英国斡旋。因此左宗棠入了新疆,对着狂妄的阿古柏侵略军那是迎头痛击,虽然清军打不过洋人,打中亚的假洋鬼子还是很轻松的!因此,实际上左宗棠是花1000万在跟阿古柏打,自然胜算大很多,打的阿古柏找不到北,只好全线溃退,逃回老家去了。打完阿古柏,军事做好进攻俄国人的准备,再跟俄国人谈,找英国人斡旋。最后,以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回伊犁和俄国人的撤军。

我们不得不佩服左宗棠老帅的铮铮铁骨,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假使没有左宗棠这样的柱石,我想,15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然而没有不落幕的硬汉,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法国人松了一口气。他们在攻占台湾岛,他们的军舰还在东海耀武扬威。左宗棠与他们摆开了决战的架式,发出了“渡海杀贼”的动员令。他们吃过左宗棠的大亏,知道他是雄狮。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个个是狮子;而一群狮子被一头羊领着,个个就成了羊。左宗棠一死,便群龙无首了。

英国人松了一口气。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竖有“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发现,下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端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的左宗棠,身穿黄马褂,头戴宝石顶戴,三眼花翎,手执鹅扇,面容饱满,威严无比。只要他进入租界,租界当局立马换上中国龙旗,外国兵警执鞭清道。左宗棠死了,就不需要对中国人那么恭谨有加了。

俄国人松了一口气。左宗棠把他们从新疆赶走,把他们侵占的伊犁收回,甚至用兵车运着棺木,将肃州行营前移几百公里于哈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准备与俄军决一死战。左宗棠一死,中国再没有硬骨头了。

李鸿章松了一口气。一个月前,他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丧权辱国条约,是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绝后的奇闻。

左宗棠领衔反对,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全国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弄得李二先生狼狈不堪,李鸿章恼怒这个湘人不懂中国国情。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杀鸡给猴看。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兵备道刘璈,将他们充军流放。

左宗棠上书为属下鸣冤叫屈,眼看就要翻过案来,左宗棠死了,好了,一了百了,主战派的旗帜倒了,躲在京城的李鸿章面对这个与自己争斗了三十多年的政敌的死亡,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顾忌,可以放肆地弓着腰在世界列强面前周旋,抖抖索索地在不断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死,对于死者来说,是结束。但对活着的人,是一种绝望的痛苦。大清的中兴重臣,林则徐、曾国藩……一个一个地死了,茫茫九州,哪里还听得到复兴的呐喊?大清气数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