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辛酉政变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开端是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咸丰帝出逃致热河,由恭亲王奕䜣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奕䜣费尽周折,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訢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

最后使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职的革职,赐死的赐死。这次改变,是一次最高统治集团中争夺执政大权的宫廷政变,标志着清政府向半殖民地政权的转化。那么这次政变为何能取得成功?

首先是在政治上赢得了人心。当时正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不久,官民对“朝廷”不顾民族、国家危亡逃亡热河的极为不满,后宫派和亲王派便利用官民的这种情绪,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权臣派头上,当然咸丰帝逃亡热河的责任也加在了权臣派头上,从而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同时,两宫太后从热河一到北京就在文武百官面前哭述权臣派如何专横霸道,如何欺负孤儿寡母,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弱势的一面,博得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同情,权臣派不仅失去人心,也成了替罪羊。

其次在军事上抓住了兵权。两宫太后为了政变提出带小皇帝先回京。此前后宫派在垂帘听政等问题上故意示弱,步步退让,这让权臣派思想麻痹到极点,认为她们放弃了。对两宫太后先回京也未多想。而且就在此时,肃顺为缓和与两宫太后的关系,请求太后将理藩院及管理响导处的实权职务免掉,端华和载垣见肃顺如此,也请求免掉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三人的请辞让两宫太后十分惊喜。不久就让咸丰的七弟、慈禧的亲妹夫奕譞当了九门提督,京城的防卫大权落在了后宫派手中。

后来在境遇上促成了合作。两宫太后对于权臣派在咸丰帝生前就充满了嫉恨。特别对肃顺建议皇上仿效钩弋故事,更是恨之入骨。奕訢与权臣派的矛盾也由来已久,特别是议和得外国人的好感,而引起肃顺等重臣的嫉妒;传言洋人想用奕訢取代咸丰,以至于皇上遗诏的顾命大臣中没有奕訢,都是权臣派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造成的。咸丰帝死后,权臣派更是肆无忌惮,势焰熏天。在热河的两宫太后感到了危险,在北京的奕訢也觉察到了危机。他们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他们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拼死一搏是惟一的出路,坐以待毙不如拼个鱼死网破。所以,共同的境遇促成了他们很快联手。种种原因相加,导致了政变的成功。

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她上台的第一桩罪行,就是「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共同血腥镇压了着名的从此革命。中国历史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都是在她统治时期与外国签订的。她的篡政和统治,使近代中国蒙受了无穷无尽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