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刘备死后刘婵又是一个废物 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称帝?难道他没有这个想法吗?

三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也算得上的是精彩绝伦的,在当时的年代文臣武将英雄辈出,如果说当时不是处于一个乱世的情形想必三国应该会成为历史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

章武三年,刘备在永安即将病逝,他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刘禅托付给他。当时的局势,对诸葛亮而言,十分有利。曹操已经去世,刘备也即将病死,刘禅又没有什么能力。如果这时诸葛亮接受托付,在掌握实权之后,将刘备一族控制住,自己掌握政权,是十分简单的。凭借诸葛亮之智,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在他的心里,一定想过这种可能。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诸葛亮为刘备效犬马之劳无非也是在西蜀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真的帮助刘备兴复汉室,恢复大汉的荣光,诸葛亮毫无疑问是首功。可是即便如此,诸葛亮最高也只是做到丞相之位,没有再上升的可能了。可是现在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却是至高无上的帝位。这个位置的吸引力,不知比丞相之位高到哪里去了。司马懿隐忍了魏国四代皇帝,还是忍不住出手建立势力了。诸葛亮的心里,当真没有想法?

诸葛亮并非单一的辅政大臣。君主在托付政事的时候,都会选择多名大臣来辅助新君。正如清朝的顺治皇帝,为了康熙能够坐稳皇位,分派了四名辅政大臣来协助打理朝政。同时四人合作也避免了一家独大独揽政权的局面出现。

刘备安排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共同辅政,就是为了防止诸葛亮被权力蒙蔽双眼。而且,诸葛亮不是没有机会谋反。在北伐的过程中,李严向刘禅进谗言,说诸葛亮独拥军权可能会谋反,让刘禅将诸葛亮传回来。众人纷纷劝诸葛亮自立为王,诸葛亮却说:“先帝三顾茅庐请我出山一起如何兴复汉室,我怎能做大逆不道之事,遗臭万年。”由此可见,诸葛亮是十分忠心的。

西蜀的将领属性比较特殊,这归功于刘备擅长拜把子认兄弟。如果诸葛亮提出谋反,那些刘备的猛将兄弟会立刻翻脸。毕竟他们和刘备是兄弟,和诸葛亮只是同事罢了。诸葛亮智慧再高,也禁不住赵云一通枪法。

诸葛亮是个文臣,但带兵打仗的毕竟是将领,这些将领,在士兵中的威望都非常的高,如果诸葛亮要造反,必然要先收服这些将领。谈何容易?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不是农民就是武将,还有就是流氓。没有看见哪一个文人篡位当上皇帝的。作为一个文臣他手无缚鸡之力,只会风花雪月纸上谈兵,哪懂得金戈铁马。他缺少的是作为将才的魄力。如果诸葛亮要称帝,那他最大的坎儿就是魏延。魏延军功显赫,才能也不低,军中威望很高,于公于私他都不会站在诸葛亮这边。

如果诸葛亮称帝,必然会造成蜀汉内部局势动荡。如果魏国趁火打劫,那吴国也会唇亡齿寒,最好的方式就是瓜分蜀国。魏吴联合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诸葛亮是智者。赤壁之战中,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率八十万水军南下,想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联军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等不利因素,诸葛亮诈降借助当时风向采用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曹军士气大挫,仓皇逃走华容道,逃回北方。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大败刚统一北方,企图统一天下的曹操。阻止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奠定了后来魏蜀三分天下的局面。

事实也证明,即使后来诸葛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刘禅一次次毁了北伐大计,诸葛亮也从未有过篡权之心。

一个为报三顾之恩竟然累死在战场上的人,他的鞠躬尽瘁是真正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这种忠诚不是现在某些自私自利的不学无术之人能够理解的。

从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的的确确是一位为国为民,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贞良死结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