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国早有人预言告知宋徽宗,为什么最终还是灭亡?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个封建王朝,人口是唐朝的2倍,财政最高时达唐朝的4倍。如此王朝,甚至在有人预言告知宋徽宗会亡国的前提下,为何它最终还是灭亡了?
张虚白预言北宋亡国
众所周知,北宋的宋徽宗特别迷信道教,宫中养了不少道士。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可能还没有哪一代帝王能够像我们的徽宗皇帝这样崇信道教,以至于到了最后,他给自己的称号都要叫“道君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成为道教最高教主。
在位期间,先后宠信过的道士有刘混康、王老志、林灵素、王仔昔、张继先、王文卿、张虚白等。他们都获得宋徽宗的垂青,加官进爵,出入宫禁,每日陪侍皇帝左右。
其中与宋徽宗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道士叫张虚白。
可能是长着与众不同的胡须,或者长相类似胡人,徽宗皇帝从来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叫他张胡。
张胡一贯喜欢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对于方术气数,没有不精通的,尤其善于以太一派的学说,来预言吉凶,然而大多发生在他饮酒之后。他在酒后,说某件事情会是什么样子,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果然就是他所讲的那样,非常灵验。
他曾经酒醉后枕着皇帝的膝盖大睡其觉,并且经常直言无忌地发出批评性的警告,甚至针对皇帝本人。徽宗并不计较,对他也很宽容,说:“张胡,你醉了。”
宣和年间,金国人俘虏了辽国皇帝天祚皇帝,并派遣人来通告。之后宋徽宗宴请群臣,很高兴的对大家说,我们的宿敌大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虏了,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就在一帮马屁精拍马屁的时候,只有张虚白道士听此消息后,摇头高呼:陛下,不得了了,你要亡国了,天祚皇帝在海上筑宫室等候陛下,已经很久了。
结果此话一出,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但惊奇的是,宋徽宗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在意,若无其事的说:“张胡,你又醉了。”然后继续喝酒。如果放在其它朝代和皇帝,比如换做汉武帝和朱元璋,估计小命早就没了。我们不得不说宋朝的确是一个开明的朝代,而且可以直言不讳。也可以说明,当时的道士的确荣宠至极。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张虚白的话真的应验了。很快就发生了靖康之耻,首都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真的成了亡国之君,还被金人俘虏到了五国城。
这次,宋徽宗见到张虚白,一边叹息一边说:“你平日所言,都应验了。我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早听你的意见。”
张虚白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谏。陛下好好爱惜身体吧。”
那么最终灭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北宋灭国原因
第一,军队经商。
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可是宋朝不仅并不落后,他的经济文化水平比辽、金、西夏乃至后来的蒙古远为强大,却为什么老是军旅不振,被对方吊打呢?这是因为宋朝长期奉行的是“花钱买和平”的政策。靠给对方送“岁币”来换取自身的平安。比如在对待收复本族领土“幽云十六州”的问题上,宋太祖最初采取的打算就是建立“封桩库”,多攒些钱买回来。
那既然宋朝凭借自己擅长赚钱的优势,用“破财消灾”的策略来维护和平,那军队的建设自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于是,军队就被整得很惨:首先,重文轻武。这种国策造成宋人普遍不愿意当兵,再也没有了汉唐尚武的风范,士子们不再向往边塞立功,再没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热血,也没有了唐朝“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其次,削弱军队。别的朝代都是希望强军,宋朝国策却是弱军,唯恐军队强大后,将领们重演自己“黄袍加身”的把戏及唐朝藩镇的跋扈。于是驻军上强干弱枝,劲兵荟萃中央,边疆不敢多驻精兵;练兵上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打仗时阵图遥控,文官监军;兵种上,招饥民入伍,将军队变成慈善机构,养兵百万,却委靡不振。最后,军队经商。宋朝人擅长赚钱的本事也向军队转移,不好好操练,忙着赚钱,贪腐成风,丧失战力。到后来,宋兵的竟然要脸上刺字,以防逃跑,军队的士气可想而知。
在宋朝君臣的成功操作之下,宋朝终成功地削弱了军队力量,打压了汉唐以来的尚武风气,老百姓也喊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口号,但是“弱宋”的帽子也从此丢不掉了!军队是国家的台柱子,军队经商,军人忙着赚钱,军心散了,军队垮了,经济强大的宋朝成了对方眼中待宰的肥羊,国家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张爱萍上将说:“宋朝皇帝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推行军队经商之略,结果是武功荒疏,军纪涣散,面对一个西夏小国,也是屡战屡败。金兵入侵时,中央政权失控,徽宗、钦宗二帝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第二,九龙治水。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北宋统治者也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为了预防大臣专权,将权力一再分散,一个岗位设多名人手共同管理。如将相权一分为三,由中书、枢密、三司分别掌管政、军、财三大权力,三者不相上下,互不统摄;机构设置叠床架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相互牵制,避免专权;将官称和实职分离,分割各级长官事权,削其权力;“官”常是拿俸禄而无所事事的空名,“职”(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一般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也非实职;只有担任的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实际差遣的工作才是实际职务。
这样一来产生了严重后果:首先,皇权稳固。有效地防止了大臣的专权,避免了权臣控制朝政,影响皇帝地位;其次,行政效率低下。“九龙治水”,相互争斗、相互扯皮,“龙越多越不下雨,人越多斗得越欢”,做事情的效率大大地下降,严重影响了决策的快捷高效。于是,宋朝常被人讥笑说“宋人议论未定,金兵已经渡河”。最后,财政吃紧。政府机构空前庞大,给财政造成严重压力。
第三,中央独裁。
经过宋朝君主在政治制度上的一再操控,终于削弱了军队,搞乱了官场,将朝政大权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可是,宋朝的皇帝虽然诸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修养奇高,在腐化堕落上也没有其它朝代严重;但是,他们在军事、外交上却极为白痴。先有自命不凡的军事傻瓜宋太宗亲率大军征辽,被射两箭,结果乘驴车狼狈逃窜,并最终因此伤折寿而亡;后有糊涂透顶的军界奇葩宋钦宗宠信江湖神棍郭京,大开城门让他领七千七百神兵杀敌,结果都城陷落,被敌人俘虏押解北上而终。
要说皇帝也未必都得懂军事及外交,可是如果你不懂,就不能尸位素餐,得学会分权用人、委任责成,比如刘邦就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是自从宋太祖以武将之身篡权得国之后,宋朝皇帝就将兵权与相权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子,说什么也不肯轻易给人,非要牵制众臣,自己独揽决策大权。偏偏宋帝在军事上又没那两把刷子,所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终落得一个亡国贱俘的可悲下场,只可惜苦了与他们陪葬的大宋百姓。
其实,宋朝也有一个聪明一点的皇帝,那就是宋仁宗,他知道自己无能,就声称“王与士夫夫共治天下”,既敢于将帝王权柄分于下属,经讨论得到共识后执行政事,又敢于权用人以避免做事扯皮。比如,他任用了狄青做军事统帅,不掣肘、不置监军,充分发挥统帅的调度权职,终于赢得了平定广西叛乱的重要功绩。所以,史书评价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皇帝)”。只可惜后来,王安石变法,一味加强集权,经过一系列党争,分裂了北宋社会,使得相权与君权最终脱离了有效制约。终于,北宋在愚蠢的宋徽宗父子带领下奔向了万丈深渊。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