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王翦与年羹尧打了胜仗后都把兵权还给了皇帝,为什么一个得到信任一个却被杀了?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过程相似但是结果不同的事情,比如王翦年羹尧都是他们朝代的大将领,打了胜仗回来怕皇帝猜忌,于是都把兵权还给了皇帝,但是王翦却得到了信任,而年羹尧却被杀了,这是为什么?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小时候就非常聪慧、才智过人,王翦从小就开始练习武术,随着时间的增长,王翦的武功也是越来越厉害,而且王翦经常利用自己的武功来做好事,比如说:帮助老百姓们赶走盗匪等等,当地的百姓都喊王翦好,当时秦王嬴政去乡下打听民情时,从百姓的口中听到了王翦的消息,于是嬴政就去找王翦,希望王翦可以到嬴政的手下当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王翦只会武术,但是兵法或者文韬武略都不懂。

秦王嬴政都跟王翦说了,王翦自然只能听从,然后王翦当兵之时,奋发向上、苦读兵书,有不懂得地方王翦也是会虚心请教,王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王翦已经可以率兵打仗了,而且王翦是越打越厉害,越打队伍越壮大,后来王翦奉命前去攻打其他国家,为秦国开疆扩土,战功赫赫,之前只是某个地方的百姓夸赞王翦。

王翦出任大将军先后统兵灭掉了赵、燕和楚三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自保,王翦在领兵伐楚时向秦始皇索要了大量财物和田产,以此表明自己只想做个土财主,无意染指江山。胜利班师后,他又在第一时间交出了兵权,成功消除了秦始皇对自己的戒心,从而得以善终,避免了白起一样的悲剧。

一千多年后,另一个功高震主的人为了自保照学王翦的招数,结果却被皇帝给赐死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年羹尧。康熙晚年的时候,爆发了九子夺嫡,最终并不被看好的老四胤禛杀出重围当了新皇帝,这让老八和老十四非常不满,他们派人四处散布消息,说雍正的皇位来的不正,大意是说康熙本来是要传位给老十四的,但隆科多却篡改了遗照,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罗卜藏丹津又在西北发动了叛乱,刚刚登基的雍正一下子处在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危急时刻,他的亲信年羹尧站了出来,干净利落的平定了叛乱,给雍正解了围。因此雍正对年羹尧十分感激,不仅称他为自己的“恩人”,还要求自己的子孙臣民都要铭记年羹尧的功绩:“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对一个大臣作出如此高的评价,除了雍正之外,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了。面对雍正的赞誉,年羹尧真的一点警觉心都没有吗?答案当然否定的。年羹尧虽然当时如日中天,但他深知这一切都是雍正赐给的,只要皇帝不高兴,随时都可以再把这一切收回去。老十四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当时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王,手握数十万重兵,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被雍正一纸诏书就给收拾掉了?

为了避免老十四的结局,年羹尧开始学王翦之法自保,结果却被雍正给赐死了。这是为啥呢?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二人所处的背景不同。当时秦始皇才灭了三个国家,还需要王翦继续为他征战;而雍正在平定了罗卜藏丹津之后已经坐稳了皇位,年羹尧已经到了鸟尽弓藏的地步;其次,年羹尧学的并不彻底。王翦在班师之后就交出了兵权,年羹尧在贪财的同时还把兵权攥在了手里,这就犯了雍正的大忌,最终被赐死,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雍正皇帝但凡处置王公大臣的时候,都逃离不了先批评,后排除亲信,然后再调离,最后才是整治。不得不说,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整治是有一套完整的计划的,第一步他先换掉了年羹尧的很多的心腹和亲信,尤其是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然后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撤职并且让他交出兵权,然后调任杭州将军,然而此时的年羹尧却一副毫不知情,依然居功自傲,见谁都我行我素,毫不把雍正对他的举措当回事儿。然而就是年羹尧这样的态度,反而让雍正皇帝更加的愤怒,于是等到王公大臣们整理好年羹尧的罪状,于是赐他在狱中自裁。 

总的来说,年羹尧确实是清朝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有才华的名将,但是他即使手握兵权,也不会起二心进行叛乱。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不得不敬佩年羹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