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康熙一个政治失误差点让大清亡国,得幸亏吴三桂下了这个指令

康熙皇帝平三藩事件,可以说许多人都认为康熙目光长远,雄才大略,可是你知道么,这一决定差点让大清亡国,得幸亏吴三桂下一个更错误的指令,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十岁的康熙丝毫不畏惧三员久经沙场的老将,执意要撤藩,关于三藩问题,其实朝廷中早有争论,但当时朝廷内部混乱不已,鳌拜把持朝政,打击忠良,自家院里的火尚未扑灭,所以也就没有精力再去考虑三藩事宜,鳌拜被擒之后,康熙又准备将三藩一举拿下,康熙皇帝认为此时天下已经太平,清王朝统治已经根深蒂固,三藩虽然老奸巨猾,但是却掀不起风浪,但康熙皇帝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决定竟然差点颠覆清王朝,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养辽东,并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却认为藩镇割据长久必为祸患,于是便下令撤藩。

同年七月吴三桂上书请求撤藩,康熙皇帝欣然同意,然而仅仅四个月之后,吴三桂便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与清王朝决裂,此时的康熙才反应过来吴三桂请求撤藩是为了麻痹自己。

公元1673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

吴三桂起兵之初,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各地纷纷响应,包括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广东尚之信,陕西王辅臣,台湾郑经等人。

而且吴三桂还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更是得到很多人前朝老百姓的响应,所以,吴三桂很快就占领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福建、广东、陕西、湖南等地,可以说这时候的吴三桂已经占据了清朝一半疆土,与清军隔江对峙。而清军在战争的一开始也是屡屡战败,八旗军的战斗力在那时已经变得非常低下了。

康熙皇帝也没想到三藩势力竟然如此之大,康熙本想以全国之力抵抗三藩的进攻,没想到瞬间清王朝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以说此刻,康熙四面焦虑,已经到了亡国的地步。这对吴三桂来说,是最好的机会。康熙吴三桂占据绝好时机的时候,做错了一件事:他没有乘军事上连连获胜之机,一鼓作气打过长江,直上中原,却在长江边上勒马观望起来。

就是这个错误的决定,让他一败涂地,从此,他再也没有能够跨过长江。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会做出这个愚蠢的决定,据说他担心自己逼得太紧,会断送扣在北京的长子和长孙的性命。因此,他才会放还一直扣押在手中的皇帝特使,让他们带信给康熙皇帝,表示愿意划江而治。结果,吴三桂想要保住子孙性命的想法,反而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康熙直接处决了吴三桂的长子和长孙,以示决不妥协、不共戴天之决心。而吴三桂得到自己一子一孙被处死的消息时,勃然大怒,决定和康熙来个鱼死网破了。但此时,他已经错过了将战火烧到敌人土地上的最好时机。

随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对吴三桂十分不利。首先,王辅臣停止叛乱,康熙赦免了他的一切罪过后;耿精忠也终止了和吴三桂的合作。尚之信也投降了康熙。吴三桂的几个主要得力助手陆续投降了清朝后,他就是孤军奋战了。失败是必然的。

三藩之乱虽然被平定,但是给南方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让刚刚恢复生机的清王朝再一次受到了重创,如果当年康熙皇帝能够稍微再忍让几年,等吴三桂年纪打一打再进行削藩,恐怕效果完全会不同,也不会发展到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地步。康熙皇帝平定三藩虽然结局十分圆满,但是却是十分幸运的,一旦三藩精诚团结,恐怕清王朝也要就此覆亡了,此时的八旗兵已经腐化不堪,如果没有汉兵汉将,恐怕康熙真的就因此这样一个冲动的抉择而变成亡国之君了,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