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良被誉为清朝唯一与袁世凯抗争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 封建王朝,而其中最著名的将领要数袁世凯了,可是就是这样还有一人可以抗衡他,他就是清朝的穆尔察·铁良,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
首先我们说说,当时袁世凯有多厉害。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清廷发现原来旧式的八旗兵和绿营军的战斗力惨不忍睹,或者说这两类军种已经完全不可救药,编练新军迫在眉睫。1894年年底,清廷任命前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新农镇组建了新军10营,其中包括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命名为“定武军”。
然而正当胡燏棻要大展拳脚为清廷训练一支新军时,清廷却将之调任津卢铁路督办,改由袁世凯接办此事。清政府之所以改用袁世凯,是因为是他当年帮朝鲜国王练过兵,虽然只有500人,训练内容也只是走走队列,却留下了通晓军事的美名。袁世凯上任后将原兵额招足至7300人,“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站练兵”,清末的新军之路由此开始。
1905年5月,北洋六镇新军全部练成,兵额将近7万人。新军里都是什么人呢?这些人必须家庭清白,年纪在十八九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必须没有恶习,没有疾病。新军鼓励秀才从军,随着清廷科举制度的废除,很多读书人也加入了新军行列。更鲜为人知的是,新军从1905年开始剪辫。
袁世凯规定士兵粗通文意者,口粮按照头目例,起薪5两白银,如果做到了步兵营文案一个月可以拿22两白银。这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诱惑非常之大。当年的吴佩孚就是以秀才之身份入了新军。
1907年清朝颁发了《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方案》,计划编练新军36镇。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军的战斗力,袁世凯制定的治军律条严格细致,比如《简明军律二十条》中有“十八斩”。
规定了十八项违规现象要处斩:其中包括临阵不听号令、临阵退缩、诈功冒赏、逃亡、装病、监守松懈、贻误战机、首领战而死兵丁不前、失火误事、抛弃枪械、泄露密令、烧抢奸淫、造谣惑众、惊呼扰军、打架斗殴、违抗军令、夤夜离营浪游、官弁纵兵扰民、吸食鸦片、酗酒赌博等劣行。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让清廷高薪聘请了洋人军事教官训练新军。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这支清军本来是清廷用来加强专制统治的,结果却在辛亥革命中成为了推翻其统治的主力军。那么当时的新军在袁世凯的训练下有多强大呢?
这支部队是甲午战争期间,实力最接近日军精锐的中国部队,唯一一支让日军头疼的中国部队。尤其是袁世凯新军密集的机枪阵地和杀伤力巨大的德国火炮,更是让正面进攻他们的日军损失惨重。但是一支部队不能挽回整个战局的失败,所以最后也无力回天。甲午战争后,新军成为中国清政府麾下唯一一支制衡洋人的部队,时而以军队自称,时而以警察自称,在收回直隶、天津等一系列重大国际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新军也在不断壮大,至武昌起义爆发,新军已经扩充至近20万人。但最精锐的力量,只有5万左右。其当时战斗力,仍不逊色于日军的甲等部队。袁世凯去世的时候,由于攫取了革命胜利果实成为总统,进而称帝,所以各地新军大都归顺他了,1916年袁世凯名下有一百万军队,但战斗力良莠不齐。
那么当时被誉为清朝唯一与袁世凯抗争的人,穆尔察·铁良又怎样呢?
他出身贫穷,父亲早亡,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早期也学过书本知识,可母亲一人根本供养不了他,所以铁良放弃了读书,选择了“打工“,年少养家。
但他很幸运,进入了荣禄幕府,只是做着一份苦差事,闲暇之余研究军事类的书,“打工“的日子过得本本分分,也经常为幕府的主人荣禄分忧,使得荣禄对他高看一眼。那些后来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他们总能让自己百分百享受其中,继而从中脱颖而出,铁良正是这样的人,能够紧紧抓住摆在他面前的机遇,加以利用。
时年清朝政局并不稳定,多方势力盯上了中原王朝,都想着从清朝攫取利益,所以朝廷每天需要处理许多的外交事务,大臣们也都焦头烂额,荣禄每天回家后,铁良都会去他的跟前,替荣禄分忧,这让荣禄意识到铁良是个可造之才,现在朝廷也需要新的人才,所以荣禄举荐了他,铁良顺利进入兵部。
从未上过学的铁良做了官后,丝毫不露怯,朝廷任命他为襄办,让他协助袁世凯训练军队,但他被派在袁世凯身边,是为了监视袁世凯,足以可见朝廷开始重用他。而后他又被封为户部尚书,被派去江南制造总局去监督迁常事务,在他临走之前还下给他一道密旨,让他去秘密审查该省真实财务情况,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
在户部尚书这一职位上,铁良接受的全国钱财账目,他做得极为认真,从自身做起,坚决不接受贪污行为,可同时他比起有经验的官员也显得很为稚嫩,所以铁良经常向人请教,学习新的知识,这使得他成为朝堂上最为优秀的官员之一。
此时朝堂上又出现了一位能力丝毫不亚于他的袁世凯,两人实力分庭抗礼,这其实也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免得一人权倾朝野,铁良也确实监督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队。后来铁良也掌管了精锐部队,与掌管军队的袁世凯平分秋色,这让袁世凯很是不满,私底下授意大臣们上奏,大意便是若不除去铁良,新政的实行也会受到阻挠,可这样一番作为反而是让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袁世凯交出了自己的兵权,离开了政治中心。
虽然铁良胜利了,但这只是因为他背后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在太后和皇帝去世后,铁良也成为了摄政王载沣一党的眼中钉,革去现任官职,被派去了地方当官。
清朝晚期已经没落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岌岌可危,铁良赶回京城后成立了宗社党,与革命党对抗,一心只为保全清朝政权,在袁世凯重新掌权后,原先的成员也纷纷退出,生怕自己被袁世凯针对。此时的铁良为了清朝,已经是选择和日本人合作,参与张勋复辟事件,这在现代人眼中,他是顽强抵抗,是历史的敌人,可在当时来说,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他不能接受清朝灭亡的事实,哪怕只是伪满洲统治,他也愿意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性命,可一人之力终究是撼动不了历史的潮流,只能是独身一人在天津郁郁而终。
在他死后,墓碑上还写着“噎娼者以公门墙严峻,妨害其营私;憎恶者以公体性忠纯,不与之朋比。”简单来说,铁良认为自己犯了小人,可即使他不犯小人,清朝也在逐步走向灭亡,差别只是他的晚年名声变坏了,本该是一国忠臣,却落了个左右摇摆,立场不坚定的坏名声。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