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多尔衮大权在握,为什么不废掉福临自己做真正的皇帝呢?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很难那么顺利能建立清朝,多尔衮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的多尔衮大权在握,文武双全,这时候为何不废掉名义上皇帝福临,从而让自己的权利实至名归呢?

其实,在皇太极猝死,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他也是最接近皇位的那个。当时代善已经年迈,虽然德高望重,但其实并不管事。而两红旗中硕讬、阿达礼则是积极支持多尔衮的,可以说,两红旗其实还是偏向于多尔衮。镶蓝旗的济尔哈朗虽然不愿意参加竞争,其实暗中还是支持多尔衮的。包括正蓝旗也有不少人支持多尔衮。两白旗更不用说了,那是多尔衮与他的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的大本营。这样算起来,实际上只有两黄旗的人比较支持豪格。

但是,两黄旗的人支持豪格,豪格本人却说自己“德薄”,不配当皇帝。这样一来,实际上两黄旗的人就已经没了抓手。他们支持豪格,但是豪格不干,这怪得了多尔衮么?其实这时候,多尔衮大可以用这个借口当皇帝,两黄旗的人也无话可说。不过,多尔衮非常谨慎,他并没有这样做。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立年幼的福临为皇帝。这样一来,他就团结了孝庄等后宫势力。同时,他还处死了想拥戴他为皇帝的硕讬、阿达礼。这两个人支持他,他却处死他们。虽然手段有些卑鄙,不过却极好地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八旗子弟的肯定。再加上他又让济尔哈朗和他共同执政,可以说,上上下下都进行了很好的安抚。

皇太极去世以后,皇太极也没有指定继承人,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有豪格和多尔衮,豪格的实力不在多尔衮之下,而且豪格的继承合法性比多尔衮强,一时僵持不下,多尔衮为了大局着想,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立福临为皇帝,但是多尔衮也不是一无所获,捞了一个摄政王当当,也使自己与皇位失之交臂。

接着,他又以方便办事为由,把皇帝的玺印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府上。这样,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发布什么命令就发布什么命令,根本不用向顺治皇帝请示了。当多尔衮把军队和朝廷的权力,完全掌控到他自己手中的时候,他便开始做最后一步工作。就是把“摄政王”改为“皇帝”。

多尔衮先是把自己的仪仗队的种类和规格,向皇帝靠拢。只是在数量上略微有一点减少,种类上和皇帝一致。接着,他把对他的称呼从“九王爷”,改为“皇叔父摄政王”。有一些官员转不过弯来,还要称呼他为“九王爷”,或者在称呼上少了一个字,立马就会遭到革职处分。“皇叔父摄政王”已经向皇位挺得很近了,表明了多尔衮是顺治皇帝的长辈,而不是他的臣子。而且与此同时,多尔衮也停止了对顺治皇帝的跪拜。既然是长辈了,怎么还可能向晚辈跪拜呢?

不过,多尔衮还不满足。他又把对他的称呼,改为“皇父摄政王”。也就是说,多尔衮现在的身份,变成了顺治皇帝的“父亲”。这一称呼的改变,也让民间及后世对清宫多有猜测,认为多尔衮与孝庄有什么暧昧关系,甚至认为多尔衮已经娶了孝庄。事实上,如果多尔衮真与孝庄有什么暧昧关系,她肯定不会得到顺治、康熙那般尊重。而且,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多尔衮是和她儿子争夺皇位的人,一直在欺负着她的儿子,她怎么还可能和这样的人保持暧昧关系呢?再说了,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就对他实行掘墓毁尸。孝庄真和多尔衮有关系,她会同意顺治这么干吗?

后来多尔衮刚死,就遭到了家产清算,这就说明反对多尔衮的人有很多,并且有强大的势力,因此多尔衮一直无法将国家的主要权力转移到自己这里。相反的是,在桓温去世后,桓温的兄弟亲戚这些依旧身居高位,他的儿子更是有机会在这个基础上登上皇位。应该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多尔衮有实力可以篡位,因为他自己也有野心,当时的顺治势力较弱,如果多尔衮使用非常手段拿下顺治其实是可以的,行政管理能力又得到了培养,后定鼎燕京,统一区夏,战功显赫,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当上皇帝。

因为篡位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细想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把皇帝看做无用之人,最后落个满门抄斩的结局,可想而知篡位真的不简单。他们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大多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见风使舵,暗度陈仓,甚至废立皇帝,但是结局又与多尔衮一样,死后便要被皇帝彻底清算,更甚至是还有人在生之年就被清算,落个悲惨的下场。由此可见,多尔衮这种权力之人也不敢谋权篡位实属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