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洪秀全半辈子考不上个秀才 一首“天王诗”反应出了他的真实水平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被当做一场滑稽剧,但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巨大,鼎盛时期甚至能和清政府分庭抗礼。而作为领导者的洪秀全,着实没啥才能,甚至考了二十年科举,都中不了个秀才。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以前,也算是读书人,当时是科举考试,自己从7岁就开始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在他的家里寄予厚望,希望洪秀全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是他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秀才在现在看来也就是高中生吧,不过要说一般的初中生要想考一个重点高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洪秀全不是考一次,而是考了三次,次次都满带着家乡父老的期望,而此次又落榜而归,当时的心情可以是沮丧、懊恼、伤心透顶,分析分析这个原因,我们也就同情他了。

首先,是父母望子成龙,洪秀全兄弟三人,大哥和二哥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只有他对学习还有点兴趣,于是便成了家里的希望,就全力培养他,寄予厚望,越是这样,越是给他压力大,本来洪秀全平时学习也不错,无奈每次考试心态就不好了,毫无意外的落榜。所以,我们今天也是,家长给的压力越大,自己的压力就会更大,心理素质不好的,自然成绩都不好了,在家长方面,人人都望子成龙,但是不要过于迫切,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洪秀不是权贵出身,父亲是一位管着几个村子的保正,家境十分殷实。所以,洪秀全从小能进私塾读书。但就是学文化把洪秀全毁了,他这个人书没读多好,却自命不凡,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典型的眼高手低。于是,洪秀全参加了四次科举,监视了二十来年,结果连个秀才都中不了。期间,他不止一次坐馆当私塾先生,想来也没少坑害良家子弟。

其次,科举制度天下读书人那么多,而录取的名额,实在是太少了,本来能上学的读私塾的都不多,考试凑在一起,能力有高下,录取名额就少了,所以落榜也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代学者只有一条路,不比现在,重点考不上,就考二类重点,再不济上个一般的学校,终归有学上,不会出现要么考上,要么考不上的情况。

在洪秀全第三次参加科举落榜后,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回到家里便大病一场,发烧做了个梦,然后就梦见了上帝。据说洪秀全梦里的上帝是个黑袍,背一把龙泉剑的白胡子老头,这个形象着实有些奇特。但这上帝可不白见,上帝把龙泉宝剑交给他,让他到人间斩邪留正,还说洪秀全是他的二儿子。于是,“认祖归宗”的洪秀全便开始了小范围传教。

在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失败后,受到一起落榜的冯云山鼓动,决心造反。后来,随着拜上帝教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再加上当时清政府的腐朽,百姓生活本就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人禁不住洪教主的煽风点火,加入到了上帝“二儿子”的阵营,期望能有好生活。

但洪秀全毕竟不是刘邦和朱元璋,没有远大的志向,也没有过人的能力,打下半壁江山就很满足了,开开心心的享受起了生活。不懂治国的洪秀全整日活在梦里,反正有上帝罩着,对于自己上帝二儿子的身份,不仅别人信了,连洪秀全也深信不疑。所以,在南京城被清军攻破之时,还坚信上帝的救兵会来。

那洪秀全的学问有多高呢?在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的《天父诗》,收录了500首洪天王的大作,其中476首是洪秀全写给后妃的,尤其是他订下的“十该打”条规,很多都是他的诗句: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看了洪天王创作的诗句,着实让人啼笑皆非,想来给洪天王当妃子少挨不了打。这样的文化水平,简直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居然还想着考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