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为什么很多人对李自成的评价越来越差,甚至不惜将起义抹黑成流寇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流传千古的人物,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因为起负面所流传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其中一位李自成,为何很多人对李自成的评价越来越差,甚至不惜将起义抹黑成流寇。

明末时期,李自成选择了起义。最终的明朝也是灭亡在了李自成的手中,清军是打败了李自成才建立的清朝。要说李自成,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存在争议的,李自成失败之后,古代就进入了清朝这个朝代。

清朝时期有很多严格的律法,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因此满人统治的王朝是非常歧视汉人的。不过清朝虽然是歧视汉人,但是在清朝仍然是存在很多汉臣的,比如说人们熟悉的范文程、曹振镛、张廷玉曾国藩李鸿章等等。

这些人都是清朝非常厉害的汉臣,甚至有的能够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由于李自成的失败,让清军得以入关,这样的情况下,李自成的评价是不高的,可以说由于李自成的失败,让古代进入了长达三百年的“黑暗”。

对于汉人来说,在清朝肯定是不好的。因此李自成的评价是不高的,对于后人来说,李自成的名声肯定是很不错的,不过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李自成的野史。举个例子来说,就是《鹿樵纪闻》中记载了李自成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书中记载了李自成将福王朱常洵给残忍的杀害了,李自成甚至是吃了他的肉。书中的原文是”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 不能远走, 贼得而杀之, 称其肉, 重三百六十余斤, 育分股割, 与鹿肉同烹, 群贼肪食, 名曰: `福鹿宴’”

这样的话肯定是非常残忍的,不过在当时来说,李自成是比较不错的。可是《鹿樵纪闻》中记载的事情是很难得到证实的,因此不足为信。明史记载了福王死时,尸体应尚存,并未被分食。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时至今日人们对李自成的看法仍然是有很多的,每一个人的历史观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点:没有善待和利用明王朝的投降官员,正是因为他们,李自成才兵不血刃地进入北京城,一手终结了曾经辉煌的大明帝国。

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对前朝官员甚至商人平民,实行实行抢、掠、敲诈、勒索、屠杀,手段极其残忍,比土匪流氓还凶狠,从而丧失了其统治的基础。

第二点:李自成义军存在很多毛病,军中没有多少严格的规则纪律可约束!义军中缺乏老练胸中容纳乾坤的政治家,由于缺乏这种根本,义军大多都是拿命拼杀的亡命徒!

第三点:李自成没有长远打算和目标。不是打下一个地方,就巩固一个地方,而是打到哪算到哪。这也是他部队疲于奔命,最后慢慢被剿灭的原因。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对李自成的揭秘是越来越多。1986年4月,河南孟津县文管委却在民间征集到一个墓志铭。可是当时看来,无论是谁,都没有想到这块墓志铭竟然会改变对李自成的史实看法。这个古墓的主人,就是福王朱常洵。

在这块墓志铭上,交代了福王朱常洵的去向。墓志铭上记载了:“ 祭葬从优, 一切丧礼视诸藩倍……以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日, 葬邙山之原”,就是说福王的尸体还存在,并没有被李自成等人给吃了。这时候的福王朱常洵被埋葬在邙山之原。

通过这样的墓志铭就可以看出,李自成当初肯定是没有吃了福王朱常洵的。野史的记载总是半真半假的,不足以全信,也不能够不信。根据对福王朱常洵的墓志铭可以发现,对李自成肯定是产生污蔑的。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很常见。

历史上通过野史记载下来的事不在少数,其次就是后世的考古,与野史的记载可以互相佐证。在李自成这件事上,明显是野史的记载错误,不过历史上很多野史记载的内容也是半真半假的,需要通过考古文物都这些野史进行佐证。

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可是最终的大顺没有成就大业,反而是被清军所打败。李自成在灭亡明朝后,被八旗军大败于山海关前,节节败退。对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即使是现如今的历史专家来看,对李自成失败的分析也是有分歧存在的。

李自成经过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就没有了成就大业的机会,这时候的李自成成为了败军之将。历史上的李自成坚持抗清长达20多年,前半生反抗暴政,后半生对抗异族南下,可以说无愧于心。只不过李自成受到了后世的污蔑,让人唏嘘。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