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两大谋士,刘伯温比李善长能力更强,为什么朱元璋独宠李善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而朱元璋作为一介目不识丁的平民能一步一步的走向开国皇帝的巅峰,这是离不开谋士的辅佐的,他手下有两大谋士刘伯温李善长,其中刘伯温比李善长能力更强,那么为何朱元璋独宠李善长?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当时的李善长被封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身为另一个重要谋士的刘伯温在封爵上就要差很多了,刘伯温只是被封了一个伯爵。这样的刘伯温与李善长就差很多了。双方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由此就出现了朱元璋独宠李善长的说法。

无论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两人都是朱元璋重要的谋士。在明史中,两人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李善长被评价为“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相比较来说,刘伯温的评价是比李善长高的。

李善长当时只是他们家乡的一个比较有威望的人,可是刘伯温是元朝末年的进士,从这一点来说,刘伯温已经胜出了。朱元璋最早从濠州南下滁州的时候,李善长主动来投奔,这时候的朱元璋根本没有把李善长当回事。在后来的过程中,朱元璋看到了李善长的机会。随着朱元璋不断征战,他发现了更多厉害的人物,这其中就有刘伯温。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了“时务十八策”,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这时候的朱元璋手中有两员谋士,他们的实力毋庸置疑。无论是李善长还是刘伯温,都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从实力上来说,刘伯温的实力更强,要知道单单进士这样的头衔,都是李善长比不上的。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将李善长的爵位比刘伯温还要高呢?

这样做就显得朱元璋更加宠信李善长,这到底是为什么?要知道朱元璋早年征战的过程中,李善长是出了大力的,这时候的李善长建议朱元璋要效仿刘邦,这让朱元璋有了帝王之心。同时李善长作为一个优秀的谋士,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抢手的对象。

郭子兴在这时候想要将李善长调往其他武将的手中,可是李善长是宁死不从,这一点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通过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十分感动,并且李善长成为了朱元璋的至交。由此李善长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宠信。从此之后,李善长死心塌地的追随朱元璋。

不过后来刘伯温出现后,李善长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不过朱元璋没有抛弃这位曾经的谋士。直到明朝建立,李善长仍然是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这一点是刘伯温无法相比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宠信李善长呢?为何独宠他呢?

开始李善长跟朱元璋是老乡,他们在心态和感情上很容易走进。

再有,李善长的才能的确非同一般。从《明史·李善长传》和《明实录》来看,李善长具有以下特性:

1、李善长“少念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意思是李善长很早就熟读典范,谋划任务多能胜利。

2、《明史》说李善长“其为里中父老”,阐明他社会经验丰富,且有必然声威,通晓人事干系。

3、李善长在元末时曾避匿山中,猜测世事,这阐明他有共同的政治思维,擅于把握政局,是个优良的政治家。

4、《明史》说李“善长明习故事,判决如流,又娴于辞命”。遇事能疾速地处理,使朱元璋免于火线前方目不暇接,省去很多心机。

那末李善长怎样成为朱元璋的铁哥们儿的呢?有两件事:

一、李善长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先是以礼相待,后留他做了“掌书记”。事先朱元璋对本人将来的开展还很苍茫,他就找来李善长问“四方战斗,什么时候定乎?”李善长规劝他,要他效仿刘邦,“法其所为,全国足定也”,做第二个布衣天子,李善长的鼓励坚定了朱元璋进取的决心,这是好友加兄弟般的最大撑持,朱元璋能不感谢吗?更何况李善长不时在本人的岗亭上尽职尽责,赤胆忠心地留在朱元璋身旁,协助他、帮手他。

朱元璋不时取胜,团体声威也日趋加强,这引起了顶头上司郭子兴的不满和猜疑。

郭子兴身旁也不满是行尸走肉,有人帮郭子兴出了一个狠招:计划剥夺了朱元璋的兵权,并将李善长给调离,叫他帮手本人。郭子兴与朱元璋是上下级干系,郭子兴要调李善长,,一来阐明李善长有本领且名声在外,到高一层开展愈加有益;二来即使是平调,但郭子兴究竟?后果是一军之帅,出路也不差。但令人费解的是,李善长听到调令后,不是快乐地与人作别,而是哭,并且哭的很悲伤。有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就是不愿意分开朱元璋。朱元璋听到后打动也要掉泪了。李善长之泪该当不是装出来的,一来朱元璋当时并不是豪富大贵,还仅仅是农人军里的下级将领,取全国是个未知数,李善长没须要拍朱元璋的马屁。第二,李善长究竟?后果是个念书人,又是“里中父老”,可以说是有头有脸的人,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善长却实实在在的落泪了,这足以标明他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忠实,因而可知朱元璋与李善长干系之不一般。自此当前,朱元璋倍加重用李善长,信赖李善长,依托李善长。而李善长也能勤奋矜持,绝不疲倦。

二、在朱元璋打下和州后,为稳固根据地,朱元璋率军在外拓展,留下一个充实的大前方和州城,让李善长守着。不意这件事透露了音讯,元代戎行逮住时机前来狙击,事先和州城很风险,外无援兵,内为老弱病残,怎么办?李善长终极想出了一个方法,设下潜伏,将来势汹汹的元军引入了事前设好的潜伏圈,接着,依托城内盈余的这些老弱病残军力倡议进犯,后果大北元军。朱元璋返来后,看到和州不只平安无事,并且还挫败了元军,稳固了前方根据地,由此对李善长充满了由衷的服气和感谢,也就愈加浏览李善长的特殊的才能。

固然,李善长对朱元璋政权的功绩还不止于此,在树立大明王朝前后,李善长的奉献在人臣中少有人可比。

第一,不只能做好后勤保障和军粮谋划任务,并且还当好军事顾问、人事顾问。《明史》说李善长“从下滁州,为顾问,预机画,主馈饷,甚见心腹”、“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来归顺的将领,李善长都帮手朱元璋予以妥帖布置,诸将之间产生了冲突,李善长也竭力劝慰谐和。这么一来就呈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李善长把握了太多的军事秘密和人事秘密,在战争年月,军务冗杂,敌我妥协不共戴天,朱元璋少有精神来疑心本人的“亲密战友”,反而更加喜爱他。但到了战争年月,晓得的太多并不是是什么坏事。朱元璋强渡长江,霸占承平,直指南京,就是他与李善长一同盘算并获得胜利的。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是帮手朝政的得力助手,拜之为右相国。《明史·李善长传》

第二,参照元制,将元代的弊政剔除,制定了盐法、茶法、钱法、渔法等,协助朱元璋规复和重修社会经济次序,为大明经济恶化做出了宏大奉献。

第三,与刘伯温配合编定《大明律》,健全大明的礼节轨制,构建有序的品级社会。

一句话,李善长在大明帝国树立的前后是个仅次于朱元璋的中心人物。

所以,刘伯温之所以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并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朱元璋不信任他,在朱元璋心里,刘伯温只是一个外人,根本没法与李善长等人相提并论,这才是朱元璋晚年不断怀疑刘伯温,并且弃用他的真正原因!

可惜月盈则亏,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开始不断冲突,相互博弈。底层出身的朱元璋自然不愿大权旁落,甚至连分享一点都不允许。就在李善长被任命宰相时,朱元璋开始挑拨群臣关系,寄希望能达到政治上的平衡,以维持自身的绝对权威。而多年跟从朱元璋,李善长自然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就在任上干了不到一年,李善长就以有病为由,乞求告老还乡。熟知“兔死狗烹”道理的李善长,只希望能有个好一点的结局,安全软着陆,回家享享清福。

果然李善长退休的决定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支持,甚至还破例赏赐了大量的土地等。与此还把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封其为驸马都尉,这一切打消了李善长疑心。李善长安安稳稳返乡养老,以为自此朝廷的争斗与自己无关。然而命运总是波谲云诡,造化弄人。当李善长放弃权力,退休养老时,也就意味着命运完全落入朱元璋的手心。权力的本质,是你背后是否有不可替代的支撑,是否有实力。

朝堂上朱元璋考虑到要为后世坐稳江山考虑,只好将威胁到政权的功臣统统消灭。然而年老的李善长放松警惕,以为朝廷的风浪不会再波及到他,于是他在敏感的时期盖了一座漂亮的房子,还要庆贺接下来的美好生活,关键还借了汤和的三百个士兵。这一切在朱元璋的眼里,自然变成猜忌和气愤,于是李善长盖房子被变成谋反,家族七十多人全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