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帮助有多大?不仅才能过人,就连起预言都奇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最为发达的封建王朝之一,其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更是被人们广为流传津津乐道,朱元璋之所以能创下如此功绩离不开一人,此人就是刘伯温,那么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帮助有多大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他不仅才能过人,就连起预言都奇准。

元朝末年政局动荡,统治者四处压榨百姓,遇上灾年死了不少人,索性朱元璋运气好,保住了一条命,做过放牛郎,也当过和尚,为了生存朱元璋放下了尊严,一切都在25岁这年迎来了转机,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成了起义军的小头目,出色的军事天赋让朱元璋一路过关斩将,将元朝统治者赶下台去,创造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朱元璋的草根经历,很容易就被人拿来与同样是布衣出身的刘邦相比,而朱元璋在心底也对刘邦十分欣赏,甚至还将自己比作当世刘邦,常常拿刘邦的际遇与自己进行对比,众所周知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在于他善用名臣,无论是开路先锋韩信,还是智囊张良,都是举世无双的能人。

朱元璋对比刘邦也列出了自己的杰出部下,围绕在朱元璋身边的武将不少,个个都是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才,常遇春徐达李文忠蓝玉等人,可谓星光熠熠,相比之下智囊团就略微逊色,不过文臣有这样一个人,能力不在这些武将之下,他就是朱元璋的张良,被后世认为足以比肩诸葛亮的刘基。

刘基才智过人,是历史上有名的谋臣,刘基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多次在关键时刻帮助朱元璋度过危机,精通天文、兵法、诗文,直到今天还被人推崇,究竟刘基有什么样的能力,足以让他比肩“神人”诸葛亮呢?

历史记载刘基天资聪慧,幼年时就在父亲教导下看书识字,有过目不忘的天分,11岁时就考中秀才,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刘基酷爱读书又不拘泥于儒家著作,除了通读百家经典以为,对于天文、兵法也有自己的间接,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刘基成了一个全能型人才。

14岁时就能熟读春秋史,并且能有自己图特的见解,老师们纷纷感叹,将来一定不是平凡之辈,17岁时刘基接触到了程朱理学,同时对儒家经典有了更深的见解,那个年代,读书报国是每一个有志之士的选择,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

当时兵荒马乱,元朝统治者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发现这个人才,草率的给了刘基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分配到地方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刘基兢兢业业,为百姓伸张正义,赢得一直赞叹,任职地方的几年时间里,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也因为刚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经常受到豪绅的陷害。

刘基本想为朝廷效力,不过作为汉人,在蒙元为主的朝廷中并不受待见,经常受到上司打压,加上才气过人,被同僚排挤,刘基的仕途一直非常坎坷,对于腐朽昏暗的官场,刘基自知这不是自己想要到,索性辞官回乡,一心投入到书本当中。

远离了充满纷争的官场,刘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段时间内潜心研究叙述,将自己的报国理念都融汇到《郁离子》这本书当中,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元朝统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推行压迫统治的蒙古人终于迎来了百姓疯狂报复,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多年享乐早已让蒙古铁骑不复当年之勇,起义爆发以后,元朝势力节节败退,群雄逐鹿中原,好不热闹。

刘基虽然置身事外,却没有完全与外界闭塞,当时天下英雄并起,很多人都听说了刘基的名声,想要将他招致麾下,甚至元朝高层多次请求刘基复职,帮助平定叛乱,然而刘基最终选择了当时实力并不出彩的朱元璋,刘基认为朱元璋有王者之气,麾下将士骁勇善战,取胜的把握最大。

在朱元璋半邀请半威胁下,刘基为朱元璋分析了天下大势。一场“青田对”像极了当初三分天下的那次见面,同样造就了一段佳话,初次见面,刘基没有任何保留,给朱元璋列举了18条策略,一席话说罢,朱元璋激动地认为自己的张良找到了,成就霸业还会远吗?当即任命刘基为军师,而刘基也将必生所学押在朱元璋身上。

那么他对朱元璋的帮助有多大呢?

作为社会最底层出身的朱元璋来说,其创业之路必定不会如《明史》所记载的那样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崎岖坎坷甚至绝望。据传朱元璋在起义之初,曾在广平县被元军击败,狼狈逃到了一个名叫千亩田的地方,好不容易集聚起来的力量竟被元军轻易击溃,这让朱元璋有些心灰意懒,失去了争天下的信心。

这时候军师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微妙变化,便想方设法重新激发这位乱世英雄的斗志。冬日,千亩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朱元璋触景生情说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刘伯温见正是进谏的大好时机,于是对道:“国乱民怨,王不出头谁做主?”朱元璋当即领悟了刘伯温激励自己不要灰心、东山再起的深意,拿起酒杯豪饮而尽。

又一次,重拾信心的朱元璋望着漫天星空正如当时群雄逐鹿的天下,不觉豪情万丈地说道:“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趁势加一把火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听罢哈哈大笑:“知我者刘先生也”。经过刘伯温的两番激励后,朱元璋信心大增,开始重整旗鼓,招兵买马,为再次逐鹿天下做充分的准备。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朱元璋东山再起,看着整肃的军队,士兵们高昂的士气,他雄心勃勃欲一举而定江东吴地,说道:“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刘伯温见朱元璋信心满满深感欣慰,对曰:“人中王,人边王,意在全任”。“人中王”即“全”,“人边王”为“任”,激励朱元璋拿下吴地集庆则可完全掌控天下态势,称王登帝指日可待。

最终刘伯温以这著名的3个对子助朱元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不朽功业。

刘伯温除了自身的才能外,他对于预言也有一手,他最擅长的五行八卦,放在现代来说五行八卦没有太多的科学证据,但在封建迷信的古代,统治者还是很信任这个的。他经常通过掐指算命,而且很多次都预言准确,判断出事情的吉凶,所以朱元璋非常重用他。在跟随朱元璋远征的过程中,他多次进言,在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朱元璋最终可以打败所有的敌人,刘基的功劳很大。

正因为如此,在统一天下后的论功行赏中,皇帝给了他一个爵位。就在这一天,当朱元璋召唤他时,他突然想看看这人有多厉害,于是他用碗把烧饼盖上,问刘基:“你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不料,刘基并没有被难住,他从容地给出了答案。他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会儿,然后眉头紧锁。他看着碗,慢慢地说:“这东西就像太阳和月亮,被你的老人咬了,所以一定是吃的东西。”朱元璋对他的答案很满意,知晓他有特殊的才能,突然便想到让他算一下大明朝的国运,若是这个也能算出来的话,那么他就真的是很厉害了,所以朱元璋又说道:“你能不能算算天下的事,我朱家天下能够坐到何时?”

如此送命题,刘基哪敢作答,答错一个字,恐怕就是杀头大罪,所以他只得说出恭维的话,“皇上您品德高尚,您在位期间国家肯定不会出大事的,所以这样的问题不需要我来回答。”这让皇帝不是很满意,也知道刘基的话是在恭维他,他在位期间,定然能够好好整理国家,是出不了什么大事的,他在意的是日后朱家子孙是否能够将大明朝传承下去。

于是他又问道:“虽然你说的是合理的,但王朝的更替换代,自古以来就很普遍。而且,天下不是我老朱自己的天下。将来谁能很好地治理天下就是谁的,所以你帮我预测一下也是可以的。”

刘基知道这次若是不说点有用的,皇帝是不会满意的,所以他连忙跪下说:“这种天机是不能轻易泄露的,如果我泄露了这一点,那是一个很大的罪行,我希望陛下能原谅我的罪过,这才我才敢说。”朱元璋听了,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于是立即给了他一枚金牌,免他死罪。

这让刘基觉得自己的性命有了保障,才敢说出心中的话,即使是说错了,也不会有罪,这样一来,君臣之间谈起了大明朝未来的国运,乃至百年以后都被说了出来。刘基首先谈到了朱元璋的身后事。他说,首都可能从南向北迁移。虽然今天的太子是您的嫡子,他继承太子之位也是符合规矩,但到了孙子辈可能会有问题。

朱元璋并不是很理解他的话,他觉得他的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人能攻破它。对此,刘基解释道:“皇上,你的京城真的是防守得很好,看来没什么问题,但会有一只燕子飞进来,那么就会有问题了。在那个时候,那些注定要成为天子的人将亲自带领军队去处理这些事情,最终天下将重新统一。另外,还有一个秃顶的人会为我朝做一些文墨之事,而英雄们大多将卸甲归田。”

这话也确实在后来应验了,燕王朱棣占领皇城,秃顶的人则是大臣姚广孝,《永乐大典》便是在他的主持下诞生的,再往后的事情也被他预料到了,比如土木堡之变,魏忠贤权倾朝野等等,这些都是明朝当时发生的大事,直到李自成作乱,明朝灭亡。不过这些他并没有明说,而是用隐晦的语言间接暗示,朱元璋也听得是糊里糊涂,等到他百年之后,这些事一一应验,才让人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