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有人预言分封制下会有藩王造反,朱元璋冷漠回应

分封制是历史上一种分封诸侯的制度,与郡县制不同,分封的藩王在自己的土地当中就相当于皇帝,除了对天子称臣,与皇帝无异,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分封制而发生叛乱的时期。

周朝立国大肆分封诸侯,却管不住手下小弟,自己还被秦国给吞并;刘邦丝毫不吸取教训,七个异姓王六个造反,还把自己折腾死了;文帝不听贾谊的话,把诸侯子孙封王,却留给儿子天大祸患;景帝太天真,以为杀了晁错天下太平,谁想七国差点打到家门口。历史的教训表明,分封太奢必然是自取灭亡,可朱元璋偏偏不信邪。

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分家产,就连还没满月小儿子也封了一个王爷。据史书记载,截止到洪武十一年诸王就藩,朱元璋总共分封了25个藩王,其中又属靖边九藩势力最为强大,王府官署自成体系,驻兵上万余。朱元璋本意是让他们节制诛将,拱卫京师,谁想却成了他们犯上作乱的资本。然而早在20年前,就有人预言燕王造反。洪武九年,星象异常,古人比较迷信,认为是上天预警,标志着天下有不平之事。朱元璋于是下诏,要天下读书人指出朝廷的过失。出人意料的是很多书生都选择沉默,“要朱元璋认错,做梦呢?”可国子监学霸叶伯巨却是个愣头青,他针对朝廷得失上万言书,结果第一条就惹怒了朱元璋。

伯巨上书,略曰“今裂土分封,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为太过者也。”此话一出朱元璋气的七窍生烟,他冷漠回应6个字“小子间吾骨肉”,遂将其逮捕下狱。可怜叶伯巨一心为朝廷着想,最后却落个活活饿死的下场。而朱元璋死后,果然就有藩王开始造反了。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发布太祖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不要来京奔丧,燕王朱棣已经在奔丧的路上,却被建文帝命令返回!此举导致诸王非常不满。而建文帝也开始和大臣商量削藩,当时,藩王们很多都是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如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晋王、北平的燕王、大同的代王、甘肃的肃王等!而当时手握重兵实力最强的当属燕王朱棣,他负责防御北元的势力,拥兵达10万之多!

燕王朱棣见几位藩王先后被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迎头痛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明太祖在位时,怕权臣篡权,所以在《皇明祖训》中说“朝中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所以朱棣就以此为理由,说齐泰、黄子澄是奸臣,于1399年7月举兵诛讨,称自己的举动是“靖难”即平定祸难之意,并将军队命名为“靖难军”,所以历史上,把这场明王朝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称为“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绕过防守严密的济南,直接南下,双方相持于肥河,在此关键时刻,建文帝却听信大臣的建议,把前线徐辉祖的军队调回南京,燕军抓住事时机,在灵璧大获全胜,燕军士气大振,朱棣乘机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等战略要地。六月燕军从瓜洲渡过长江,镇江守将投降,朱棣率军直扑南京,南京城北金川门守将,李景隆开门投降!燕王进入京城,1402年朱棣继皇帝位,即明成祖。

当南京城破之时,皇宫中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后世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也一直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