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允炆当年拥有众多的军队,为什么最终还是败给了朱棣?

明朝是我国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在关于明朝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朱允炆当年拥有众多的军队,那么他又是为何最终还是败给了朱棣?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公元1368年2月,朱元璋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只可惜朱标在37岁时便去世了,因而没能当上皇帝,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则,嫡长子不在,则立嫡长孙为太子,但是由于朱标的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因为朱标次子朱允炆的孝顺而对朱允炆非常喜欢,于是后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就在南京继成皇位。

然而在一年之后,朱允炆的叔父,燕王朱棣,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出兵攻打朱允炆。

在清君侧过程之中,朱棣又把宁王的朵颜三卫骗到了手。朵颜三卫什么概念,就是现在的二炮差不多,牛逼的很。又通过其他手段收买的部将,实力大增!此时,朱棣部队已超过十万人。李景隆战败后,朱棣收拾俘虏,继续征召,在与盛庸铁铉的聊城大战中,朱棣大败,张玉战死,损失近八万人,后朱棣短暂修养,内线报京师(南京)空虚,遂改道直取南京,出发时带二十余万人,到京师时,余十五余万。此时李景隆开门献城,朱允炆放火烧宫,不知是死是活,靖难结束,朱棣登基。

回顾了秦汉隋唐宋清这六段故事之后,想必大家对于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这段叔侄大战,会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而回顾明朝创建过程中,朱棣所立下的功劳以及手握重兵的客观事实,建文帝朱允炆其实是无力反抗的,此外,朱允炆的所谓削藩,汉景帝刘启也玩过,结果晁错被杀,差点被吴王刘濞的“七国之乱”掀翻在地。

第一,朱元璋在位时为了给朱允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将那些有能力的大将都杀了许多,就怕这些大将以后造反。第二,朱允炆认为燕王朱棣的区区几万军队不成气候,早期没有认真对待,导致朱棣军队越打越大。第三,朱棣是抱着必死之心,不成功便成仁的背水一战。

既然宁王这里厉害,无人可用的建文帝为什么不让他去平叛呢?既可以消灭朱棣,又可以削弱宁王的实力,一举两得。

我觉得建文帝是不敢,他削藩举动让藩王对他恨之入骨,但是造反很多人都是不敢的,朱棣第一个挑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当时藩王们估计都跃跃欲试了。让他们去打朱棣,那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建文帝也犯了逻辑错误,以为只要山东守住,南京就没事。没想到他叔叔不按照这个逻辑干了,直接绕过山东,直奔他而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李景隆这样的“名将”叛变,打开金川门,朱棣才打进南京。

然而朱棣虽然如愿的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却内心也是惴惴不安的,毕竟朱允炆并没有在这场兵变中伤生,而是在这场兵变中失踪了,没有人知道朱允炆的下落,这也成了朱棣的 一块心病,毕竟起兵造反是事实,如果哪天朱允炆出现了,那么必定会动摇他的帝位,甚至推翻他的宏图大业,所以朱棣的一生都在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这块心病也伴随了他的一生,而朱允炆到底下落如何,历史上并没有切实的考证,只是后来对建文帝抱有同情的历史学家们更愿意相信他伪装成和尚逃出生天了,而官方为了朱棣可以名正言顺的称帝,也只能写建文帝驾崩于难,但是对于真正的那段历史之谜,至今也无人知晓,我们就暂且也相信建文帝是逃出去了吧!

而朱棣在位的22年中,有21年都在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有幸的是,最后他终于释怀了,因为他派出去寻找朱允炆的人回来了,也就是说他终于知道了朱允炆的消息了,这样他也安心了,便于第二年殁。然后派出去寻找的人最终带给他的是什么消息,至今没人知晓,不过既然能让朱棣放心释怀的消息,一定对他而言是好消息,无非也就是朱允炆去世了,或者出家为僧不问尘世一类的消息吧,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凭借朱允炆的为人,似乎一切早就可以是释怀了。在这段历史的不解之谜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帝王的高处不胜寒,看到了帝王无情的一面,也看到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我们说有帝王之才的人,一定不是内心纯良的,毕竟要君临天下,就一定要有野心,要有魄力,更要有当断则断的无情和狠心,在这里,小编只想对历史的长河感叹一声:真可谓是“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