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解密:为什么说圣人孔子是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以博学著称,堪称当时的百科全书。

关于孔子的博学,咱们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天降大雨,商羊起舞”

一天,齐国的朝堂上飞来了一只只有一条腿的鸟儿,而且还在厅堂之上翩翩起舞,展翅高亢。齐国时任国君齐景公感觉这件事情非常的奇怪,于是就派人到鲁国去请教已经名扬在外的孔子。

孔子听完情况后告诉来使,这种鸟儿叫作商羊,此鸟的出现乃是大雨来临的预兆。而且还表示自己听说以前有小孩子弯起一只脚,抖动两肩,一边跳一边唱那个神秘的歌谣——“天降大雨,商羊起舞”。

所以,孔子告诉使者,现在齐国也出现这种鸟,可能大雨将要来临。现在当务之急,应该马上告诉广大民众,赶快修理沟渠,修筑堤坝,严阵以待大雨的到来,不然将有洪灾。

果然,当齐国人修好防洪、排水的设施之后,大雨很快就来临了。由于降水太大,导致洪水泛滥,淹没了很多地方。当时山东东部地区的很多小国深受其害,只有齐国提前做好了准备,没有受到破坏。齐景公后来感叹地说道:“圣人说的话,真实可信并且应验了!”

(二)、土中之怪为坟羊

鲁定公五年,这年孔子四十七岁。当时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平子,在家中挖井时挖出来一只用土做成的一只类似羊的东西,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他派人把孔子找来,告诉了孔子自己从井里面挖出了一样东西。

狡猾的季平子想要试探一下孔子的学识是否徒有虚名,于是他便告诉孔子,自己家人从井里面挖出来一只土狗。

说完,他就用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孔子看,想要看到孔子回答不上来或者答错时的尴尬表情。但是,孔子却并没有丝毫的迟疑,而且立马对他的话进行了反驳,表示从井里挖出来的不是什么土狗,而是一只土羊。

孔子之所以这么说,是有自己的理论根据的,因为他之前曾经听某位高人说过,土石之怪为魍魉,水中之怪为龙,土中之怪为坟羊。说出自己的理论依据后,孔子抬起头来微笑地看着季平子,季平子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水中萍实

几年之后,楚昭王在回国的途中(因为其父楚平王的缘故,楚国遭到吴国的进攻,差点灭国,后被秦国所救),在过河时忽然看见河面上有一个东西顺流而下,而且那东西竟然直接触碰到了楚昭王的座船。然而,当楚昭王的手下把那东西从水中取出来的时候,包括楚昭王和随从的大臣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人能够认出来这是什么一样东西(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

内心极度好奇的楚昭王,便派出使臣带着那物和礼品去请教孔子。孔子见到那东西之后竟然面露惊喜之色,高兴地向楚国使者表示,这东西名叫萍实,是一种非常吉祥的东西,只有成就霸业的国君才能得到呀!

然而,楚国的使臣听后却有些不解,便问孔子是怎么知道这东西是萍实。只见孔子微微一笑,表示自己过去在楚国境内游历的时候,曾经听到一首民谣,而民谣中唱道:‘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圆而赤,剖而食之,甜如蜜’。

所以,孔子表示自己以此知道那东西名叫萍实。使臣又问孔子,萍实能否经常得到?孔子摇头表示不太可能,因为萍实乃是集天地之精华而成的灵物,千年也难得一遇。而且还特意告诉使者,现在楚昭王得到了它,是楚国将要振兴的征兆。并且让他回去之后,代自己向楚王表示祝贺。

使臣回去后,将孔子的话告诉楚王。楚王听了很高兴,对孔子的博学多识赞叹不已。

[page]

(四)、防风氏的骨头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的时候,正好此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攻下了越国的都城会稽城。城池攻下之后,吴国人为了免得下回来了不再继续攻城,就把越国都城会稽城的城墙给拆毁了。但是,就在他们拆掉城墙的时候,却忽然从城墙里面显露出来一个巨大的骨头。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相当诡异的事情,弄不好还会扰乱军心,引起事态的变化。

吴王夫差听说孔子博学多识,于是就派人去请教孔子。

双方在行过大礼之后,吴国使者就告诉孔子,表示吴国军队从会稽城的城墙里面挖出来一个巨大的骨头,请教他是否知道这是什么骨头。再有,那就是在当今世上,又是什么东西的骨头最大?

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孔子施礼后一一作了回答。孔子表示,当年大禹在会稽山召集天下诸侯,西边的防风氏故意迟到。大禹为了重振自己的威严,当场斩杀了防风氏。据说,当时防风氏的一根骨头就可以装满一个车子。所以,孔子告诉使者,自己认为到目前为止,防风氏的骨头应该是最大的,而你们所挖到的骨头,有可能就是防风氏的骨头。

来使听玩孔子的讲解,当即就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孔子一个答案就解决了自己的两个问题,实在是高人一等。所以,吴国的使者发自肺腑地称赞孔子道:“你真是个博学多识的圣人啊!”

(五)、肃慎部族的箭

吴国使者刚刚离去没多久,紧接着陈国也发生了一件怪事:有只鸟儿被楛木箭射中后,落在陈国内宫的庭院中死去。据侍卫观察,楛木箭的箭镞是用石头做的,总长约有一尺八寸。

很快,事情就上报告给了国君陈湣公,陈湣公反复看了好多次,也没有认出这是什么箭。因为当地或者周边国家也都没有这种箭杆做成的箭。

啥也别说了,还是去问孔子吧。

在询问清楚来使后,孔子表示,那只鸟儿飞来的地方非常的遥远,而那只鸟儿身上的箭枝,则是来自遥远东北地区肃慎部族。孔子告诉使者,从前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打通了和四方各个蛮夷部族的道路,让他们各自将那里的地方特产送来进贡,使之不忘记应尽的义务。肃慎部族进贡了楛木箭杆和石头箭镞,箭长一尺八寸。

而周朝的先王为了昭彰他的美德,把肃慎进贡的箭分赐给长女大姬,又将大姬许配给虞胡公而封虞胡公在陈(其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所以,那些箭枝应该来自于遥远的肃慎部落。

陈湣公试着派人到旧仓库中寻找,果真找到了这种箭。

其实,孔子这本“百科全书”归根到底都是“好学”的结果。《论语》开篇就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活到老、学到老,是孔子一生所秉承的信念。孔子曾经给会跟多人说过:“在十户之家的小城内,你能找到很多像我这样忠信的人,但你不一定能够找得到能够像我这样爱好学习的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