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苗族盘瓠崇拜

苗族,对盘瓠的崇拜视同祖先崇拜,他们认为盘瓠大王是自己的始祖。

苗民祭祀盘瓠形式分公祀和私祀两种。公祀有三种形式:一是椎牛或杀猪祭祀盘瓠,亦为祭祖,史称“阖族之公祀”。为祈求本族兴盛,或酬谢盘瓠大王的保佑和恩赐,均要在盘瓠庙内举行隆重祭典,请苗老觋作法事。

二是接龙参神。麻阳盘瓠祭已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苗民称盘瓠大王为“龙王”,因此,祭祀盘瓠大王习惯上叫“接龙”、“参神”。每年农历五月,麻阳漫水苗民集中在盘瓠庙前,举行盛大仪式,进行接龙、参神活动。五月初一,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在庙内摆上刀头牙盘,焚纸烧香,苗民引吭高唱《接龙歌》。歌曰:“五月初一开神门,敞开神门接祖神,盘瓠大王是吾祖,自古流传到如今……”开了神门,接了龙,大家从盘瓠庙内请出两只龙船,鞭炮齐鸣,鼓锣开道,百余名头包青丝帕,身着青衣裳的青壮年分乘在两只龙船上,各挚木棹一把,轻锣慢鼓,悠悠荡荡游在锦江河上,前往有庙宇的地方去参拜神灵,唱《参神歌》。为使沿岸子孙不忘根本,划龙船者在途中还唱《根源歌》。

参神的龙舟所到之处,两岸看热闹的人山人海,苗家子女还在岸边码头摆下香案,供上茶点,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迎接盘瓠大王莅临。划船人品茶后,齐唱《谢茶歌》,还通过盘瓠龙舟这一巡游,引来其他村寨龙舟参加竞技。以前,这一祭祀活动要搞到农历五月十一日,才偃旗息鼓,将龙船拖进盘瓠庙,举行最后一遍“送神”仪式,本族子孙、亲戚聚集于盘瓠庙中,同吃共饮,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三种形式是抬犬求雨。解放前,有的苗乡村寨,用木头雕成盘瓠“光神”,平时放在神祀中,逢年过节把它作为神灵敬奉。每当久旱无雨,田禾遭灾时,村寨人就将这“龙犬”抬到江边、井边或洞边,举行求雨仪式,以求盘瓠显圣,早降甘霖。私祀,一般是个体朝庙活动。过去,麻阳境内的盘瓠庙,只要有个遗址,香火都不会冷落,那里的纸灰成堆,香烟缭绕,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旗帜。为了祈求盘瓠大王的恩赐和保佑,人们心甘情愿来敬奉、崇拜。

一些苗乡保留着许多盘瓠崇拜的古风遗俗,一是喜欢给幼儿做“狗头帽”,帽子有两只耳朵,绣满花纹,恰似盘瓠头像。苗民借盘瓠图腾以镇邪恶,赐福寿;二是把狗当成爱称来取人名或地名。三是饮食,过去苗乡有“狗肉不上灶、不入席、不敬神”的习惯,现在的红白喜事,狗肉仍不许入席上桌。这种食俗,并非口味差别,而是来自盘瓠的信仰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