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小年”最重要的仪式是祭灶 说闻解字“灶”

说闻解字:灶

zào

灶是会意字,从火从土,《白虎通》,“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古文中灶亦写作“竈”,从空从黾,音同“塞”,《说文》,“竈,炊穴也”。引申出病灶、冷灶等。五代以后,设灶煎盐的盐户被称为灶户,亦称灶籍。又有灶姓。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大部分地方以这一天为小年,意味着过去的一年正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传统的风俗中,小年最重要的仪式是祭灶。祭灶的传统大约已经有三千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礼记》。现代的学者则认为,祭灶的起源比文字记载的更早,源于对火的崇拜,早在穴居时代已有雏形。

传说中的灶神有点小心眼,他收受礼品,既爱占小便宜,又爱打小报告,可他权力在手,言人祸福、断人休咎,实在是利害相关,得罪不得。所以不管古往今来,大江南北,祭灶之法,都用贿赂,或飨以酒醪、或献以蜜糖,总要灶神心醉嘴甜,才好放他离去。在《论语》里,王孙贾讽刺孔子,为什么人们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与灶”?王孙贾是卫国权臣,“奥”是“室之西南角”,尊位所在,常以供神。所以王孙贾的问题是,灶神位卑,为何反受重视?孔子回答也很妙,“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宋朝的朱熹解释说,“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

幸好,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在基本设计中,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利益,使百姓既不必祈求于神灵,也不必阿谀于官吏,便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所以,努力推动现代法治的完善,使文明光辉普照,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比祈求神灵的格外关照有用得多。

新华社报道,时近年关,中央各部委纷纷开出2016民生“清单”,包括环保、就业、教育、医疗、住房、退休养老、食品安全等等诸多民生最关键的领域。民生“清单”当然很好,不过目前还只是一个目标,明年此时,究竟能否实现,还要看实施的情况,是否真的惠及民生,到时候百姓心里自然有另外一份清单。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古典思想家们的理想,看起来囊括万象,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俱在其中,但实际上,无非就是医疗、教育、养老等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但唯有在现代社会,这个理想才真正有可能实现,任何传统的社会,任它君臣贤明、神灵公正,也都不行,古代的百姓们要等“天下为公”,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北京晨报报道,“猴年马月”常常被用来比喻“遥遥无期”,但其实并不那么遥遥无期,而是每十二年一轮回,今年的6月5日至7月3日,即农历五月,即猴年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