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朝鲜族清明祭

朝鲜族有四大传统民俗节日:春节、清明(寒食)节、端午节、仲秋节,清明节列第二位。朝鲜族清明节是和“寒食节”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天,朝鲜族同胞都要上坟、禁火、出游和运动(多指体育活动)。

在古代,寒食节的由来,除有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禁烟火形成寒食之俗外,朝鲜也有二三月之际由官府“分赐给百姓新火种”的风俗。在“领取”新火种前一天,百姓要熄灭旧火,这正好是冬至后的第105天,由此形成了寒食节断烟的风俗。

寒食节被朝鲜族重视和盛行,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重孝道的理念有关。朝鲜族讲究在寒食节这一天与祖先以及故去的亲人同食一餐,在坟前当着故去的亲人“面”把扫墓祭祀的“供品”食掉,称为“早餐”。

朝鲜族把一年中的3个节气划为早餐、午餐、晚餐。早餐为清明(寒食)节的户外在坟地上吃的祭餐;午餐是端午节在野外游走踏青吃的便餐;晚餐指仲秋在瓜棚田园里的赏月进餐。唯独“早餐”(清明寒食)必须在野外亲人的坟前进行。这种仪式意在祭祀的同时,也让故去的亲人看看他们的“心情”,近来的“生活状况”,以表达他们对故去的亲人的诚实和敬慰。

吉林省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小龙洞部落的朝鲜族妇女吴月顺,为了缅怀逝世的丈夫李良男而去墓地扫墓。一大早她就用头顶着一大筐祭品(食物)来到亲人的墓地。她先围着亲人的坟走上一圈,称为“踩圈”,看一看这一年里坟土是否有坍塌和破损。

然后是“培坟”,俗称“加土”,这同汉族的填土是一致的。接着进行“土祭”,也称墓前祭。先倒上三杯酒,摆在坟前的石阶或土堆前的铺纸上,向坟茔鞠躬3次,再开始“敬食”。用从家里做好的“冷食”或者买来的糕点,一次性摆上。饭菜的多少根据家庭状况来定,原则是越丰富越好。敬食后,就要给亡者留食品了。给亡者留食,要注意“留好”,就是不使食物被鸟兽吃掉,要在坟前用土埋起来,一般是选择一些好留、好埋的食物。

这些祭祀过程结束后,一个重要的仪式就开始了,那就是在坟墓前和亡者一起吃“祭品”,也叫“引服”。

本来,吃祭品供品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如敬佛供祖之后,人们往往顺手拿过“供果”而食之,并称之为“有福”、“顺当”、“吉祥”、“健康”,有沾神灵或祖先“灵气”的意思。这是人类乞求生存平安、安康、幸福、吉祥的一种观念。而朝鲜族清明祭中与亡者在坟前同饮同餐的另一种意念却在于一种心灵真诚的表述,具有很强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他们与亡人一起“进食”的仪式要“真诚”,家里好的东西都带来了,没有对祖先和亲人隐瞒什么。对故去的亲人一视同仁,是信任他(她)的。第二,吃祭品的同时,还要表述自己对待老人和儿女的行为有没有不妥的地方。这是对心灵的一种监督,也是对故去亲人的一种思念。大家一边吃,一边表述。有时坟挨得近,就有人在离坟地不远的田地或果树下铺上布单,集体“饮服”。

因此,东北朝鲜族的寒食节是真正的“寒食”,它传承了朝鲜族民众到野外祭祀亲人而携带“寒食”供品的一种民俗活动,并把孝道和忠诚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延续和发展了这个古老节日的习俗和理念,演变成真正的“寒食”节。

除了在野外“寒食”,朝鲜族的寒食节还要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如踢足球、荡秋千、踏跳板、踢毽子、放风筝、赛跑、摔跤等。朝鲜族认为,了却了对亲人的思念后,要展示自己生存的精神和能力,于是进行体育活动。这和朝鲜族能歌善舞有一定联系,这些户外活动都是一些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都是身体和能力的展示。野外“寒食”不仅祭祀了亲人,而且促进了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

在这个节日里,踢足球和荡秋千是最为普遍的运动。仪式结束后,大家在田野里踢足球。也有的在回去的途中或在自己家的地边架一个秋千,这是一种简易的体育活动,都是为了释放心情。有时,一些街道和社区也会组织专门的踢球和荡秋千活动,从而把朝鲜族的寒食节内涵与民族体育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朝鲜族特色鲜明的清明祭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