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不得不说的面具 神秘的藏传佛教艺术结晶
西藏博物馆展示的面具
藏戏里任何流派和剧种都离不开各种动物的表演。这也使藏戏中产生了众多不同动物的面具,同时这些动物大都被赋予了神的色彩,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图腾崇拜。例如,西藏原始教——苯教所崇拜的有羊头、牛头、马头、虎头等,这些动物代表着各种有生命的神灵。 在西藏山南地区,当地的门巴戏反映了门巴族丰富的神话传说、民间歌舞和宗教跳神,同时又吸取了藏戏中的艺术养料。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志群认为,门巴戏的面具与藏戏面具相仿,但是种类却少了很多。“门巴戏和藏戏的面具大致相仿,但是也不一样。门巴戏中温巴的面具是用整张皮制作的,与藏戏不同。可是它的面具没有藏戏的多,藏戏人物有很多面具,门巴戏中就主要有个温巴的面具,就是渔夫的面具。”
西藏博物馆展示的面具
刘志群认为,随着藏戏和其他戏种的发展,面具形态开始被超越了,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要戴面具,有时可以通过化妆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门巴戏《诺桑法王》中的主角诺桑王子与仙女云卓拉姆,就化妆成白净红润的脸谱来表演;有些丑角也扑上糌粑作白脸,涂上锅灰扮成妖魔鬼怪的黑花脸,黑底中画上红的嘴唇,绿的眼窝,再配上眼白和白长的獠牙,其形象比什么都可怕。特别是到了现代,藏戏借助化妆艺术来表现人物角色的脸谱,个别的反派角色如《卓娃桑姆》剧中魔妃哈江最初通过化妆展示其作为王妃的形象,被打败后才露出魔女的真面目,这时才戴上恶魔面具。
西藏博物馆展示的面具
美丽的雪域高原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它们既吸收了西藏藏传佛教中神秘的宗教艺术元素,又饱含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它们游走于西藏的各类宗教、文艺戏曲表演中,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线。
- 上一篇:安徽齐云山发现神秘千年前佛教石刻
- 下一篇:麦积山的佛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