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家,是人间最温暖的港湾。

闽北剑津一南平的光荣山上,坐落着一处幽雅的小院,院内花木繁茂,生机盎然。在这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南平市基督教仁爱老人院。“家长”一萧维平院长,用其博大的爱心,赤诚奉献,精心营造了一个温暖祥和、其乐融融的港湾,许多风烛残年的老人们在这里得以安享晚年。据不完全统计,南平仁爱老人院开办9年来,共接纳过老人123位,其中最年长者105岁。在仁爱老人院里,得到临终关怀而安详离世的老人就有34位。老人院以无私奉献为宗旨,以爱人如己为准则,在社会上直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誉,家属们更是称赞仁爱老人院为“老人之家”、夸奖工作人员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这些赞誉的背后,饱含着萧维平院长默默奉献的汗水,正是他用一颗纯朴的爱心,编织了老人们的幸福生活篇章。

   一、敬老特

2003年,萧维平被任命为南平市仁爱老人院院长。他把“爱人如己”这四个字常挂嘴边,把入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在生活起居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把“爱”体现在行动中。

萧维平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每位老人房间去问候,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这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了。入住的老人来自八闽各地,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工作,即使遇到老人生病,也无法在身边照顾。一遇到这种情况,策维平院长就安排车辆让员工祭助将其送到医院就医,甚至还亲自在医院陪护老人,使病中的老人不再孤独和俱怕。院里每年为入住老人举行生日会,与老人共享生日的快乐。为加强院方与老人及家属的沟通,萧维平每月主持召开院友会,面对面了解入住老人的需要,了解院友的情况。老人提出的各类建议和问题,他都努力加以解决,从不找理由推延。考虑到冬季天气寒冷,他又筹资为老人购置暖手器、保温杯,——询问落实老人被褥是否太薄,为老人预备电热毯,使他们感受到保暖,不致受寒受凉。对于特困的老人,萧维平根据实际情况,只收取最低生活费用,不足部分由基督教会给予爱心帮助。

为加强院内管理,萧维平先后制定了入住老人入院管理一系列规定,包括:《办理入院手续须知》〈入住委托书〉〈保证人承诺书》《入住协议书》〈院友守则〉《亲属家属探访须知〉〈临终关怀管理规定〉等;还制定了院长、副院长、院长助理、医生、护士、管理员、护理员、洗衣员、保洁员、门卫等工作细则和规范:并制定了老人院相关的财务以及管理等规定,制定了全院奖励制度、老年人活动制度。还专门组织老人学习(院友守则》,与他们逐条学习和解释,使入住老人更加明白自己应该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学习,员工和老人的关系就更加和睦,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要把老人院当作自己的家。

萧维平一张和善的脸,总是带着微笑。这笑,拉近了他与老人们的距离,消除了与老人们的隔阂。老人院有一位教会最早接纳的“五保”老人林幼弟,80多岁,无儿无女,且体弱多病,性格孤僻、脾气暴躁,谁都拿她没办法。还经常骂人,若有人好心劝她,还要挨她的骂,所以旁人暗地里称她是个“太婆“。萧维平为此专门召集员工一起商讨,引导大家要用爱心包容,耐心劝导,百倍关心;要站在老人的角度,从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心理,来包容理解她的言行举止。萧维平特地要求员工,要多腾些时间去看护她、关心她、安慰她,和她多交谈,了解她脾气桑躁的原因,建立彼此的信任,用真诚的爱心感化她。萧维平经常抽时间和她谈心聊天,给她买些牛奶、水果,在生活上特别照顾她。

老人家从萧维平的身上,得到了以前从未得到过的爱,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恩,也慢慢改变了过去暴躁的性情。2004年3月的一天,入院6年的她,把萧维平找到她身边来,拿出自己节俭所积蓄的2700元,决定奉献2600元给老人院。萧维平询问这位伍保,老人是不是要多留下一些钱。她说:“不要,老人院都给我预备好了,有吃的用的,我不再需要什么钱,你们爱我,我也要感谢老人院,感谢上帝。”她交待在她离世后把剩下的钱和老人会的互助金都献给老人院,她一共奉献了4880.2元。

老人院还有一位难护理的老人,性格、脾气都非常坏,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照顾得都没办法,到萧维平那儿去诉苦。萧维平教导员工说,当老人性急骂人的时候,就笑着让他骂,等他骂累了,脾气发完了,再对老人进行解释和劝导,并为他们祷告;他还耐心教导员工,不管老人如何骂,如何无理,都要用真诚的爱去爱他,去感化他。他说,老人是老小孩,要多与老人沟通。多呵护他们,多体贴他们,说话时语气要温和。员工主动改变服务的方法后,这位老人的性格和脾气有了很大的变化。

潇维平就是这样,言传身教,让护理员深切地明白,服侍老人应该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员工与老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老人院也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多年来,萧维平总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关爱老人的光辉事业。他说,虽然有时感到很难很累,但一想到这些老人,他那颗充满爱的心,又燃起奉献的熊熊火焰。而这些老人们,也离不开萧维平,离不开老人院那些可爱的员工们。因为萧维平及工作人员们,真是比自己的亲生子女还要亲。有的老人生病了,自己的子女常常是推三阻四,找理由不来照顾。而老人院的员工们,却把生病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看待,悉心照料,体贴入微。很多老人都感动得掉下眼泪,说,自己子女不能做到的事情,而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却可以做到,这老人院真是比家还要温暖哪。肃维平说。虽然做临终关怀工作。有时感到很不是滋味,有苦、有心酸。但是,只要能让老人在微笑中辞世,他心中也倍感安慰。

潇维平所做的一切,虽然没有非常辉煌的成绩,但还是受到了家属的称赞。一位蔡女士的子女送来了锦旗称赞老人院“热情周到,敬老真诚”,也有人送来了“敬老真诚,胜似亲人”的锦旗。

二、孝亲篇

萧维平不仅在老人院工作上任劳任怨,把入住老人当亲人;在家中他也是一个孝子。早在1991一1994年,他的母亲因脑中风瘫痪在床,哪怕再忙再迟回来,他也都要先去看望母亲:帮助她推拿按摩,与她聊天,以减轻她的痛苦,夜里还要与兄弟姐妹轮流值班,直至母亲去世。

1999年正月初一下午,与他一起居住的86岁的老父又发生了疾病,经医院检查得了食道癌晚期,这使他的心又绷紧了一道弦。当时,他正在负责教会幼儿园的危房改建工作,有关手续和危房改建现场工作十分繁琐,他要一边忙于工作,一边又要忙于侍候父亲。但他强忍内心的痛苦,与自己的妻子和兄弟们商议,白天他们负贵照顾父亲,晚上由自己来照顾父亲。就这样,他在危房改建现场和医院之间,来回奔跑,白天忙工作,晚上值班照顾老父亲,连续63天,每天只睡4一5小时。每当想起这段的经历和往事,他还时常感觉愧疚……他的父亲最后文待他,人要感恩,他要求把他的抚恤金,全部奉献给教会老人院。在和父亲最后相处时间里,他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多做事、少说话,顺服、忍耐、奉献……

为什么萧维平会如此热爱老人院事工,如此努力全然奉献在老人院的服侍中呢?他说:虽然他已尽了自己做子女的责任,但还总感觉亏欠父亲。他现在所做的事,就是要尽心尽力去爱和帮助所入住的老人,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父亲来看待,来弥补这份亏欠。

萧维平原是一个技术人员,在他未正式来教会服侍的时候,有两三个私企单位高薪聘请他到他们单位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虽然在教会工作工资低,但这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是一项奉献的事业,他宁愿选择在爱中工作,做无私服侍的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6年3月14日,南平市仁爱老人院被省民政厅、福建省老龄办、福建省老龄基金会授予‘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是我省宗教界唯一授予的试点单位。而萧维平院长,也因为无私的爱心奉献,在全国老龄办、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日前主办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中,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明星”奖。

如今,“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美妙歌声依旧充满着仁爱老人院每个角落……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省基督教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