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福海县宗教人士马国仁:讲团结 依靠科技勤劳致富

马国仁(左)来到沃尔曼·阿勒克的青贮池帮他技术指导。

天山网福海讯 伊玛目帮我把家里的地都犁完了,我都不知道,可他家还有20多亩地没犁呢,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5月24日,新疆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解特阿热勒村村民沃尔曼·阿勒克感激地对记者说。

沃尔曼·阿勒克说的不是别人,正是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清真圣训寺伊玛目—马国仁。

今年47岁的马国仁,家住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桑孜拜阔克铁烈克村。学校毕业以后,他和大多数同龄青年一样回到农村务农。马国仁勤奋好学,积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邀请乡里的农业技术员上门指导,然后自己在地里反复琢磨。经过长期实践摸索,他掌握了甜菜、玉米、油葵等农作物种植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2003年,马国仁得知一农场有人靠种植紫荆红(打瓜)致富的消息,到农场实地观摩以后,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他毅然投资万元从江西引进紫荆红种子,率先在村里种植了40亩紫荆红,当年就赚了个盆钵满盈,纯收入5万元。

连续几年的种植,他的收入都很高,村民们看到了好处,纷纷来向他取经,他都毫不犹豫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在马国仁的带动下,村民马福生2006年种植了9亩紫荆红,净赚了1万元。村民马福贵、李有朋等众多村民都是在他的带领下种植打瓜,实现了增收致富。2011年,全村有95%的村民都熟练掌握了打瓜高产种植技术。每到农作物成熟季节,他又会主动与商贩联系,到村里统一收购,保证村民增产又增收。

由于土地长期种植一种作物,肥力和抗病能力都会降低。2013年,在马国仁和村两委的推动下,村里开始调整土地种植结构,改种小麦和玉米,但土地收入下降。为此,马国仁再次带头,搞起了养殖。

说起搞养殖,马国仁也是一把好手。2004年他就开始从事牛羊育肥,从育肥几头牛,到几十头。2012年他投资50万元,新建高标准暖圈,扩大养殖规模,购买50多头牛,100只羊,进行育肥养殖。在他的提议下,村里7家养殖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300万元,负责为社员提供牛羊养殖的生产技术。去年合作社存栏300头牛,营业额达200多万元,平均每户分红8万元。目前,全村形成了人人搞创收,户户增收入的良好局面。

“以前我跟着伊玛目学种地挣到了钱,现在我又跟着他搞养殖,还加入了合作社,去年养了30头牛,挣了7万元。”马福生说,以前自家的20多亩地种的是玉米,只能拿来喂羊,没什么收入,后来跟着马国仁种打瓜,播种、施肥、打药、浇水,马国仁都会亲自教授,后来搞养殖也学着马国仁一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搞规模养殖,更专业,抗风险能力更强,财务、防疫、饲料、销售全包了,个人不用操心。”

2012年,沃尔曼·阿勒克搬进牧民定居点,把自家350只羊包给别人代养,一心想把家里的55亩地利用起来,却不知道种点啥,自己也不懂种地的门道。在马国仁手把手的指导下,他学会了打瓜种植技术。2013年,他种的40亩打瓜虽然遭受了冰雹灾害,纯收入仍有3万元。

今年,在马国仁的建议下,沃尔曼·阿勒克购进了4头奶牛,发展奶牛养殖,一个月仅牛奶的收入就接近4000元。马国仁还建议沃尔曼·阿勒克种植青贮,保证牛奶的质量,并亲自帮他挖好青贮池,据保守估算,仅青贮一项,沃尔曼·阿勒克今年就可收益5万元。

马国仁说:“只要有勤劳的双手,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各民族团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家致富就有了必然的保证。”

伊斯兰教倡导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在马国仁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冰冻灾害,雪灾、洪灾面前,马国仁都会慷慨解囊;对待困难群众、失学儿童,他同样会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他累计捐款达上万元。在自己条件并不很富裕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去帮助贫困群众,在他的身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哈拉毕亚村的哈族牧民孟加沙·阿什合拜生活十分困难,马国仁得知情况后,为其资助2000元;2010年当得知其儿子要成家后,又无偿借给他1万元用于发展生产;2013年孟加沙·阿什合拜不幸得了脑梗,马国仁又伸出援助之手,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并主动承担起他家每月所需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马国仁的表现突出,他先后被阿勒泰地区及福海县评为“五好”宗教人士,“民族团结模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