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帽的种类是什么?京剧帽的相关介绍
京剧中的帽也是京剧中重要的一种头饰。
帽的种类很多,几乎各类人物都有自己的帽式。帝王将相一类人物戴的有;皇帽(也叫唐帽)、侯帽、文阳帽、纱帽及太监帽等。
官员中品位较高者带纱帽,全黑色,前矮后高,两侧插长方形帽翅。品位次之的戴圆纱帽,形状略圆,插长圆形帽翅,品位低者戴尖纱帽,两翅或尖或圆形,因含有贬意,多为奸臣或丑角所戴。
在一些公案中,经常可看到演员在舞台上时而弹冠兴奋,时而情绪激扬而摆动帽慈,时而拍响纱帽沉思判断,把人物的思想情绪变化层次鲜明的展示出来,起到台词所不能表达的艺术效果。在《奇双会》中,赵宠见到其妻被巡按(实为妻弟保童)拉进后堂时,不知所错地将纱帽搬动遮住上额的表演,就把人物的惊恐若呆的心情勾画得非常真切。
一些侠义英雄、江湖豪杰以及下级武官、富户家仆所戴的,名为罗帽。样式是下圆上呈六角形,毛顶打圆球。罗帽也分为软、硬和花素等类。
黑软素罗帽系家院仆人和素装武士所戴。前者如《义责王魁》的王忠、后者如水浒中的杨雄、石秀、武松等。绣花软罗帽为年轻英俊武士所戴,如《三岔口》的任堂惠、《神州擂》的燕青。硬花罗帽则在帽腔四周配有珠翠绒球,更显威武,如《打鱼杀家》的倪荣所戴。凡戴罗帽的武士,帽沿都分别配戴面牌茨菰叶容球、面铲。耳边插有绒球等装饰。净行角色还戴耳毛子,以示人物骠悍健壮。
除此之外,帽类中还有李逵、时迁等所戴的马尾鬃帽(形如蟋蟀罩子),兵卒戴的虎头帽,堂倌小贩戴的毡帽,渔人樵夫戴的草帽圈,僧道戴的和尚帽、道士帽。以及少数民族的鞑帽、缨帽等等。
总之,从京剧舞台人物所戴的盔帽样式上,我们也可以区分人物的身份、等级、职业和所处环境的特点来。
[page]
京剧中的头饰
包括人物的发型和戴在头上的各种饰物。它即作为演员表演、舞蹈的手段,也是表现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中各行戴盔帽的男性角色,一般都先戴包头网子。若是不戴盔帽的,除有些丑行剃光头之外,多用不同发式表现。如鲁智深、武松等用象征带发为僧的“大蓬头”,一些妖怪人物戴双抓髻蓬头、天真儿童戴孩儿发或抓髻等。
还有一种表现人物遭受困境时所戴的“甩发”,如《斩马谡》中,马谡在被问斩之前,《刺王僚》中,专诸在行刺时,都戴帅发,表现他们即将赴难的神态。又如《野猪林》中,林冲在高俅的白虎堂上遭受无端陷害时,演员甩掉头上的冠巾,甩发陡然蓬起,当他跌坐在地上时,那帅发准确地垂落于背后的精彩动作,以及在松林中林冲被解差毒打时所运用的扬、抖、涮、转等帅发技巧,把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那种强压怒火忍侮含恨的心情,揭示得十分深刻感人。
青衣、花旦的发式有大头、古装头、旗头。舞台上的中、青年妇女,不分身份和年龄一律梳大头。其样式是沿着上额贴若干假发做成的“小弯”,两鬓贴“大缕”片子,括出俊美的脸型。脑后梳椭圆形发纂儿,下缀数尺长黑色丝穗,名为线尾子;表示乌发垂肩、光头净面,格外端庄秀丽。未婚少女、侍女丫环则在发纂上梳一倒抓髻,下留辫穗,用以象征她们是黄花幼女。另外,从鬓发插花上看,夫人、小姐使用珠翠绒花;小家碧玉使用绢花;贫困人家妇女则包一块绸布。如果是沦为罪犯人物,鬓边还要留一缕散发。如《女起解》的苏三、《六月雪》的窦娥等,用以表示人物在艰难时不事梳洗的窘态。
过去,许多演员还利用辫穗和鬓发来表现人物,如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的撕鬓动作,表现赵艳蓉气急成疯的心境。赵燕侠等在《铁弓缘》中,运用耍辫穗、揉辫绳等细微表演,刻画了陈秀英天真活泼、善良可爱的性格,都是很出色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