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浙江嘉兴清真古寺纪行

从上海虹桥机场沿沪杭高速公路二个多小时车程来到嘉兴,第二天晨礼后在江南初春的凛冽寒风中参观了嘉兴清真古寺。

嘉兴古寺位于环城河畔通济桥的南面,从住地乘七路公交车到达后,但见马路旁绿色的墙垣和粉白的照壁上明显地写着金色的“清真寺”和阿文“麦赛吉德”的字样。走近一看,这是一座“五门一照”的江南庭院建筑,南北对称,结构谨严。内侧照壁上镶嵌着青砖雕刻的“天方咫尺”的横额,表明穆斯林先辈们心系麦加,热恋故土的悠悠情怀,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不禁犹然而生。

该寺分为两院,北侧的照壁屏对着二层的门楼,门楣草书“真教维清”,寺门前立着一对圆形石圭。门楼甬道内,庭院砖石铺地,花坛数台,显得有些逼仄。拱形的月门将南北两院分隔开来,北院有讲经堂,南院有礼拜殿,堂与殿相通,礼拜殿右前建有一碑亭名“清泉亭”。

讲经堂内悬有巨匾三幅,中间一块书写“普慈特慈”,两边则写“清真为本”和“真哉唯清”,笔法苍劲有力。两旁立柱的楹联是“天经如皓日岂独照我”,“圣道如大路不禁人行”,寓有真主的恩慈普施万类万物,万类万物殊途同归的涵义。经堂内摆设着红木的案椅,想见当年讲习之风盛极一时。

礼拜殿三楹三进,四根楠木大立柱支撑穹顶,故称为“楠木大殿”。屋梁雕刻有古兰经文,图案藻饰,中悬“认主独一”巨匾,显得古朴而庄重。

殿外的“清泉亭”,斗拱重檐,五坡下水。内有古井一眼,雕石井栏,嘉禾甘泉,早先应是供寺内饮水和净沐之用。井的南面立石碑一竭,两面刻碑文,分别刻于明代和清代,俗称“一石两朝碑”。

站在碑前,面对字迹泯明的碑文,仔细品读了两遍,方知此寺沿革。此寺原名“真教寺”(与杭州凤凰寺同名),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明万历碑叙说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难以考证,但是穆斯林世世代代遵守其教,敬天尊主,乐善好施,归本于清净,身心戒除污秽,不信巫祝,不设神像,不烧化钱褚,见面时以其语问候,和蔼亲爱如同一家人,贫富相济,虽远行万里,不必尽带川资。认为伊斯兰清净认主的教义,颇似道家而没有炼丹服食羽化成仙之说,其劝善戒恶类似佛家因果报应而无空门遁世者流,遵守礼仪,讲习仁义道德,则似儒家。但是“鄙俗之人”墨守其俗,往往以“饮食起居,纤细琐屑”之事,“排异教如寇仇,争是非如聚讼”,因而受到外教人的误解,群起而訾议,作为排斥的口实。碑文不忘告诫穆斯林,应该培养诚信忠爱、谦虚亲和的品德,将万物看成天生的亲友,如同同胞手足一样,以使中国伊斯兰教“永无晦蚀”而常存,清真寺能够如同道家、佛家寺宇一样“并峙而不朽”。此碑(《嘉兴府建真教寺碑记》)立于万历三十年(1602)秋九月。撰写者嘉兴同知马化龙与碑额题写者嘉兴知府车大任、书写者郡人马梦祯(曾任左春坊左庶子纂备国史副总裁,明史有其传)都是穆斯林官员。

《重修嘉兴礼拜寺碑记》刻于碑阴,记载清朝乾隆十一至十二年(1746-1747)里人、州司马沙大成等人重修该寺,其侄郭载汾扩建(1774-1775)的史实。

据说嘉兴旧城甪(音路)里街一带,元、明时期阿拉伯、波斯商贾聚居,东塔傍建盖有大清真寺,占地几十亩。明代又在东门城内建盖小寺一座,以满足穆斯林人口激增之需要,此寺即今之嘉兴寺。大寺于清代太平天国起义时被毁,原驻穆斯林纷纷逃亡。以“甪里”称街名,我疑心是“阿里”和“阿林”(学者)的谐音或借用,因为西汉初年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东汉甪里若叔的姓氏,想来不会被移植于江南作为街名(未读嘉兴府志,仅存疑)。由此凑成四句(不入律欠合辙的打油诗),以示感怀:

丝绸铺就天方路,商贾麋集称甪里。运河椰枣两难忘,神州咫尺近沙碛。

清晨寺内寂静无人,专注之中突然听到一声“色兰”,只见一位年轻教亲带着一个儿童进入寺内。寒喧之后问其嘉兴穆斯林状况,回答说穆斯林4000余人口,除了本籍者外,大都是河南籍人士,祖辈就迁徙此地,住寺伊玛目、穆尔林皆河南籍,主麻日礼拜者二三百人,本地穆斯林学子也有到云南通海纳古、玉溪、个旧沙甸等处求学的。其人开朗坦诚,所遇穆斯林大都如此,一如碑文所云,“其人相见,则以其语自通,蔼如一家”。身在旅途,有感于穆斯林生活起居饮食交际离不开的祝安词,一句色兰,拉近距离,情同手足,色兰成了穆斯林无形的“身份证”,不一定要在清真寺和经堂之内,长幼师生、阿訇告目之间通行。古兰经教导人们以更好的祝词回答别人的祝贺(见4:86),说明祝词者和回复者没有地位之分。记得在苏州游毕拙政园,饥肠辘辘,西街东巷地寻找清真餐厅未果,偶见一烧饼店,向头戴白帽的店主道声色兰,请求指点,其人热情指画甚而拿出名片引介餐厅而置生意于不顾。一句祝安词,竟使天涯咫尺若比邻。

参观完该寺,时辰尚早,天空仍是灰蒙蒙的一片。乘车来到城南公园,园内清幽,花木亭阁,池塘小桥,曲径草坪,错落有致,但是游人冷落车马稀,闲游了一趟,向北沿着两岸楼宇矗立拱桥幽美河内时有航船穿行,与夫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大运河漫步河畔,见到一座碑亭,内立《嘉兴路重建水驿碑记》,记述元朝至元五年(1269)夏四月郡守法忽鲁丁建制水道驿站之事,为马合谋等筹立,马合谋时任光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此二人皆穆斯林官员,想见嘉兴伊斯兰教曾经兴盛于一时。

在江南各大清真古寺中,除了福建泉州清净寺(麒麟寺)、杭州真教寺(凤凰寺)、扬州礼拜寺(仙鹤寺)、南京净觉寺外,冠其名真教的嘉兴清真寺是一座历时四百余年的古寺,现列为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内照壁“天方咫尺”的匾额,寓意穆斯林身心朝向圣地麦加,与天房克尔白咫尺相近。

返回时路过烟雨迷蒙景色秀丽的南湖,湖心岛建有烟雨楼,一九二一年中共一大在南湖一艘画舫之中开完最后的议程。南湖与该寺相距不远,其北岸湖渚与清真寺前环城河南堤相连,沪杭铁路横贯其间,湖光水色柳木鹅黄之中,两相遥望,隐隐然也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