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桃圈教堂:民族团结的“金钥匙”

10月10日,对于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朵亩社区桃圈居民小组的苗族同胞们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一大早,身着节日盛装的信教群众便陆续来到位于山间的桃圈基督教教堂,共同庆祝“云南省和谐寺观教堂”挂牌,欢乐祥和的气氛,久久弥漫在大山深处。

桃圈教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山区政府首批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之一,也是团结街道办事处基督教信众最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多年来,教堂以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服务社会为目标,坚持中国基督教三自办教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2012年和2015年分别被评为昆明市和云南省和谐寺观教堂。

规范管理创和谐

没有华丽的内部装饰,也没有高耸入云的塔顶,仅有两层高的桃圈教堂一眼看去显得十分朴素。

“上世纪80年代时,教堂还是较为简陋的土木结构,场地也相对狭窄。”龙胜光牧师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教堂逐渐改扩建为钢混结构,面积增至近两百平方米,外立面也镶嵌了瓷砖,面貌可谓焕然一新。为方便传道,还特别增添了音响和乐器设备,已能满足日常宗教活动的需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连接教堂的道路已全部变为硬化水泥路面,教堂门口还特意用水泥砌成了微型停车场,一次能容纳七八辆汽车;教堂附近还建有厨房、公厕、垃圾房等公共设施,并配有现代化的取水、用火和照明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周围村落的百姓开展日常宗教活动。

而为了进一步规范教会建设,保证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教堂管委会按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宗教事务条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章程》要求,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学习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财务与物资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张贴在教堂内部醒目位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教堂目前已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保障了教会工作正常运行。”西山区民族宗教侨务局局长孔令国介绍说,桃圈教堂由于坚持民主管理、依法依规施教,做到了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信教群众满意,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打下了坚实基础。

宣传教育助团结

午间布道活动结束之后,教堂内响起了悦耳的风琴伴奏声,信教群众一块儿走上圣坛整齐就位,在牧师的引领下高唱《赞美诗》。虽然没有专门的乐队做伴奏,也没有专业的声乐老师做指点,但那古朴浑厚的嗓音,似天籁一般穿越教堂的狭小空间,在山间不断回响,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记者注意到,信众们除了用苗语演唱传统的《赞美诗》之外,也用汉语演唱自己所编写的歌曲。“汉语唱词都是信众们有感而发,大家歌唱今天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龙胜光牧师说,桃圈教堂为了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十分注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方面的宣传教育。而以歌曲的形式抒发信众们的爱国爱教之情,就是教堂将基督教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特点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

为了引导教牧人员和信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桃圈教堂管委会不但组织教牧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安排教牧人员参加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侨务局召开的区情通报会和昆明市举办的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努力把教牧人员队伍培养成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在日常的宗教活动中,增强信众的爱国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不断促进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了所在地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此外,桃圈教堂还充分发扬基督教“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的优良传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每年主动开展关爱老人和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活动。2010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大学生11人、向孤寡老人捐款达70000余元,进一步促进了教会与社会、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

“在获评省级和谐寺观教堂之后,省民族宗教委给予桃圈教堂一定的创建工作补助经费。”孔令国表示,下一步,西山区委、区政府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引导广大信众不断加强教会自身建设,在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