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傣族宗教节日“出洼干朵节”有什么起源?傣族“出洼干朵节”的习俗

中缅边境庆祝出洼干朵节,进行佛事活动。朱边勇/摄

2014年10月16日,是傣族宗教节日中的“出洼干朵节”,位于中缅边境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傣族民众身着盛装,在亚洲最大的空心佛塔下进行佛事活动。

在佛寺里拜佛和听大佛爷讲经是“出洼干朵节”的重要活动,当天,芒市勐焕大金塔前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傣家人,携带鲜花、水果、大米等物品,一拨又一拨地涌来,敲响金铓锣,跳起嘎秧舞。

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在佛事活动之外,嘎秧、嘎光表演,傣拳表演,象脚鼓比赛,棍术表演及民族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让人们兴奋不已。“出洼干朵节”期间,傣家人个个都穿上节日盛装,用最高的礼节和最诚挚的心礼佛,将自己在“进洼”期间或以前犯的过错在佛前诚心忏悔,以这种方式净化自己的心灵。

傣族的“洼”,其实就是佛教僧众的夏季安居与傣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

傣族生活的地区和古印度一样,都是稻作农业社会,佛教由印度传入傣族地区后,古印度的很多习俗也就很容易被傣族所吸收。“夏季安居”虽然是佛教僧众修行的季节,但全民信仰佛教的傣族已经完全融入佛教,在“夏季安居”期间,僧众集中修行,民众专心生产,已经在傣族僧俗社会中形成一种默契、更是一种习俗。在入夏时,傣族会举行隆重的入夏仪式(即“入洼”),在出夏时,也会举行隆重的出夏仪式(即“出洼”)。

傣族的“入洼”,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傣族村寨的佛爷们要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则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安居”与“农忙”。这期间,禁止僧众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众要安心学习、民众要专心生产。

“出洼”,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象征着三个月的“安居”与“农忙”结束,可以解除“入洼”以来的一切忌禁。“出洼”这天,傣族民众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出洼”一般要进行3天,紧接着举行的是“干朵节”。“干朵”的主要意思是忏悔。也就是在3个月的“进洼”里,每一个人都无意地做了一些违背佛教戒律的事情,要向佛主请求宽恕,向佛主忏悔。此外,“干朵”也有欢庆丰收的意思。因为“出洼”以后就是收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