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情迷京剧 恋上唱念做打

记者见到张铁林的时候,他正因为在台上唱京剧名段《野猪林》时忘词而懊恼不已:“其实也不是没记住词,就是紧张,昨天晚上我已经紧张得一宿睡不着觉了。你要让我演戏,我绝不紧张,可唱戏真不行,台下练得挺熟了,上台还是紧张。可见,艺术这东西真是需要下功夫的!”其实,张铁林平时还真不能说没下功夫,他喜欢京剧在圈里是出了名的,不仅有过为“偷艺”替蔡国蘅先生与沪上名角端茶送咖啡的经历,还有一台专门为学戏购置的掌上电脑。不只张铁林,张华山、雷恪生、连奕名、余声、鞠萍等人也都是有着十几年、几十年“资历”的忠实戏迷和票友。对他们来说,京剧不只是国粹艺术,不只意味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是他们工作之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皮黄音韵从工作到生活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华山最初学习京剧的原因,一多半是为了工作:“我学传统京剧是从1996年开始,因为在台里分管文艺工作,京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熟悉传统京剧、与京剧艺术家们产生共同语言的最好途径就是学习京剧。最开始学京剧的时候,我并没把它当成很难的事情,没想到这一学就是十多年,越学越有味道,越学越感佩于它的博大精深。京剧,就是这样一种让你一旦接触就很难走出去的艺术。”张华山发现“京剧很难学”的时候,已经是接触传统京剧的两年之后了。“那是在一次新闻界的联欢会上,我的节目是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耿其昌先生合作一段京剧。当时,人家跟我说,让耿先生傍着你唱,我还在想,耿先生是名家,怎么能傍着我唱呢?应该是我傍着他唱才对呀。后来才知道这所谓的‘傍’,是帮衬的意思,就是说耿先生要一直陪着我,直到唱完为止。在那次表演之前,我学京剧都只是自己清唱,没跟过胡琴,一跟琴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跟不上拍子。行里说唱戏,重拍是板,弱拍是眼,我那次唱得真能称得上没板没眼。京剧想要唱好,必须得跟着老师一句句学,讲究与琴师的配合,一点马虎不得。”从下定决心认真拜师学戏到现在,张华山已经有十年“戏龄”了,现在的他不但没有觉得学戏变得容易,反而觉得越学越深、越学越难。“京剧是一种整体艺术,从衣箱、盔头、髯口、化妆、服装到伴奏乐队,都非常讲究。就单从唱上讲,京剧唱的是旋律,讲究吐字、发声、气息的运用,所谓气、劲、味,味道很难学、很难把握,需要长时间的揣摩。我唱了十年戏,感觉到现在还不过是入门的阶段。马长礼先生对我说,唱戏分三个阶段:吼、唱、说,我现在只能说练到介于吼和唱之间,那种从内心中自然流露的‘说’,恐怕只有真正的名家才能做到。”现在,张华山只要有时间就会唱上两段京剧,因为唱京剧对他来说已不仅是一种爱好,还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都很少有时间锻炼,其实唱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唱戏是一种运气的过程,吐字、发声、归音,都要用到丹田之气。所有唱过戏的人都知道,唱得久了准是一身大汗,所以很多名家为保证艺术质量,晚上演出前都要休息一段时间。唱京剧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锻炼头脑的灵活性,对面部肌肉的活动也有好处,兼具美容的功效。”

“戏癌患者”戒不掉的悠悠古韵

张铁林被朋友们戏称为“戏癌患者”,他最著名的“唱戏事件”是在上海的“钱柜”单独开了个包房,自个儿一个人把所有的传统戏、现代戏选段逐个唱了一遍,引得众人围观。不过张铁林自己解释,说他拍戏都得带琴师实在有点夸张:“那只不过是当时剧里有唱戏的镜头,剧组里就有琴师,我刚好平时跟他们一起唱两段,过过瘾。我小时候生活在西安,常看陕西京剧团的戏,后来赶上样板戏的年代,几乎每出样板戏都会唱。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会受到样板戏的影响。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时候,我就学过‘起霸’、‘走边’,后来到英国国立电影学院读硕士,又留校当老师,在海外呆了12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自然也更喜欢京剧了。”正因为对京剧非常重视,张铁林到现在也没有拜过师。“我平时结交了不少京剧名家,不过都只是请教,没到拜师那一层。我不敢拜师,总怕拿不出太多时间学习,对老师不尊重。唱京剧是非常讲究的,我平时常唱,但更多的是听,听京剧是一种享受。很多朋友说我嗓子天生好,唱得不错,我觉得是谬赞了,我也就是到了能够着调门的阶段吧。”“之所以说京剧博大精深,就是因为它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三国、水浒、西游记……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名人逸事全都包含在里面。学习京剧的人,同时也等于将中国历史学习了一遍。比如三国里所有经典的故事,京剧里全部都有,甚至很多政治故事和政治人物,你也都能在京剧里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到美国,为首的就是梅兰芳先生的京剧。”张铁林说,对他来讲,京剧与传承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一向认为,京剧绝不能单独提出来说,单说就说单薄了,喜欢唱戏的人也不是只喜欢享受、过瘾,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欣赏不了京剧的。”

京剧沙龙名人票友齐聚一堂

票房一直是京剧票友们聚会交流不可缺的地点,现在它有了一个更时尚的名字??京剧沙龙。在嘉里中心就有这样一个京剧沙龙,张铁林、李成儒、雷恪生都是它的常客,这个沙龙的组织者,就是连奕名。连奕名轻易不露面,找到他的时候,是在建工集团的新春京剧演唱会“群英会”的排练场上,因为是带妆彩唱,他已经穿着厚底靴在排练房里练了一下午了。旁边与他一起排练的国家京剧院演员看着他直乐:“其实唱得很不错了,还是跟这儿唱了一下午,真是有瘾。”而连奕名本人立刻证实了这种评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郊外买一栋带隔音设备的别墅,没事儿把一整套班子带进去,敲锣打鼓地唱,那多有劲儿。现在不行,最多请个琴师到家里,平时吊吊嗓子都怕邻居投诉。”在家里过不足戏瘾,连奕名只能到外面去找专业场地。每周六,他都专门请一个乐队到嘉里中心,再请上几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来唱,渐渐就形成了一个京剧沙龙。“最开始组织沙龙是为了我们家老爷子,他特别喜欢戏,经常过来听我们唱。在沙龙里唱戏其实就是玩儿,跟很多人唱卡拉OK差不多,不用像上台那么规矩、紧张,也不用担心唱错。很多朋友一过来都抢着上台唱,就跟在KTV抢话筒似的。像李成儒、张铁林,这都是‘戏癌’级的,平时排戏都恨不得带着琴师的主儿,有专业的乐队在,当然得过足瘾了。”除了连弈名的京剧沙龙,著名主持人余声、鞠萍也都经常出现在京城的其它京剧沙龙上,余声唱的是老旦,鞠萍最著名的唱段是《红娘》。因为天生嗓音甜美,鞠萍在圈里最有名的是唱戏前从来不用吊嗓子,上台就唱。“我最早接触京剧就是小时候听样板戏了,那时候也在学校汇演上唱过戏,不过都是跟着电影、广播里唱,没正式学过。后来工作以后,台里有戏曲节目让我上台表演,又捡了起来,这一唱就上瘾了。”鞠萍说,她为了练唱腔,专门向京剧名家之后荀令莱、荀浩请教过,所以现在上台完全不成问题。“我虽然唱了很多年,不过到现在也只会唱四段,《红娘》、《双阳公主》、《苏三起解》和《白毛女》,京剧是一门需要很深功底的艺术,我虽然喜欢,但也只能学到些皮毛吧。”“我1995年开始接触京剧的时候,有点应付领导的意思,那时因为我学过声乐,台里让我现学现录一段《钓金龟》,录完放出来效果不错,其实是一段段接上的,一次根本唱不下来。当时也没觉得多有意思,后来因为我先生喜欢戏,我跟着听,反而听出了意思,慢慢发现京剧是一门非常有内涵的艺术,有学不完的东西。”余声说,在她看来,京剧是能让人沉静下来的艺术,一旦深入很容易入迷,“只可惜现在喜欢京剧、看京剧的人太少了,这些日子《猫》、《巴黎华羽》的舞台上都场场爆满,京剧表演却没有这样的场面,真令人心寒。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我参加沙龙也是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朋友关注京剧,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