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考生“秀”钢管舞乃越剧之幸

昨天,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举行了一场面试,到场的大部分考生都不会唱越剧,面试现场,不仅不断有考生们高唱流行歌曲,甚至还有人“秀”起了钢管舞。不会唱越剧,更没有听过越剧的小姑娘在形体考试时抓过一把靠背椅,随着劲爆的音乐扭动起了腰肢,跳起了钢管舞,考官不必惊呼,应该感到兴奋!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会跳钢管舞的竟然能来报名学越剧,越剧的大门就应该向这样有歌舞才华的青少年永远敞开。

从过去越剧班招生时上千人来报名到现在只有80多位报考者,而且其中会唱一点越剧的居然不到10个人,“小百花班”的首轮面试遭遇的尴尬其实就是地方剧种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所遭遇到的尴尬与困惑。地方剧种的悲哀不能完全诿责于社会,应该更多的从自身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上找原因。

平心而论,家长们乐意孩子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同时能在艺术上有一技之长,需要决定市场,社会上应运而生出各种各样的才艺培训班,诸如钢琴、小提琴、二胡、京剧、舞蹈、书法等等,可是很少听说有越剧等地方剧种的培训班。比如说,钢管舞起源于美国,它是一种劳动人民自编自演的舞蹈。最初是一些建筑工人中流传开来,他们拿着建筑钢管一边跳舞一边歌唱,表现了开朗乐观的个性质感。钢管舞是世界十大民间舞蹈之一,受到青少年的青睐,有人乐意教,就有人乐意学。越剧艺术家为什么不能承担起传承越剧这一非物质遗产的社会责任?他们在闭门造车练功夫,还是在到处走穴数票子?

再说了,在基础教育缺失的背景下,还抱着条条框框不放,无异于刻舟求剑。缺乏专业辅导和培训,有嗓子条件、会唱越剧的考生自然就凤毛麟角。如果招生条件苛刻,一味要求考生会唱越剧,那么,很可能会使很多有前途的好苗子都错过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考越剧班不一定非要会越剧不可,像大胆“秀一把”钢管舞的小姑娘,只要具备唱歌舞蹈等基本资质,破格收进来好好培养,就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三花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