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越剧竺派的艺术特色

越剧流派之一,是越剧流派中唯一一个“生旦俱佳”的艺术流派。由越剧艺术家竺水招创立。

艺术特色

花旦、小生都擅长演,“生旦俱佳”是“竺派”艺术的一个特点。

竺水招的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竺派”艺术于感情沉中露洒脱,在韵味醇厚中含纯真,听来回味无穷,感人肺腑。

“竺派”的唱腔和它的表演风格一样。淳朴、大方、含蓄、流畅、质朴、简练而内蕴刚毅、出字直、收音圆咬字准、音坚实。

“竺派”唱腔的中板明快、流畅、高雅无华;慢板则含蓄、浑厚、迂回舒展,特别是尾腔落句中的七度大跳,更显示出她刚柔并济的气度神韵。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落调腔。

代表剧目

《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八女投江》中的指导员冷云,《秀才遇仙记》中的张鸿渐、《侯门之女》中的袁寿、《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三看御妹》、《莫愁女》中的徐澄公子(1962、1983年曾两次被摄制成电影戏曲片,在全国上映)。

流派传人

竺小招,夏雯君,殷瑞芬,孙静,孙婷涯,郑飞尔,杨旭梅等。

创始人

竺水招,原名竺云华,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灵鹅村,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越剧十姐妹”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演艺经历

1933年离开就学数年的本村义学堂,十二岁进晋溪后山村之天蟾舞台科班学艺,工小生兼学花旦。因谦逊好学,练功刻苦,打下扎实的武功基础,成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在浙江乡镇演出时,与尹桂芳义结金兰。

1939年进上海。

1940年10月与尹在同乐戏院再度合作,任二肩旦。

1941年起在上海长期与尹桂芳合作。

1942年4月,与傅全香任“并头肩”。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以《三看御妹》一剧最受欢迎,报界有“乐而不淫的花衫佳材”之评语。1942年8月起加入姚水娟领衔的“越华舞台”。1944年夏与尹桂芳合作,上演了《云破月圆》、《石达开》、《宝玉与黛玉》、《春闺梦》、《沙漠王子》等新戏,为越剧改革扩大了社会影响。1947年参加越剧姐妹筹建越剧剧场、兴办越剧学校的《山河恋》义演,饰主角皇后绵姜,为“越剧十姐妹”之一。

1947年9月自组“云华剧团”,改演小生。

1948年起,先后与戚雅仙等人合作。解放后该团演出了富有爱国精神和文学性的《南冠草》、《文天祥》等剧目,对女子越剧开拓戏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筹款义演。

1954年冬率团到南京演出。

1956年3月,该团改组为“南京市越剧团”,任团长和主演。其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均能应工。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迫害致死,后平反昭雪。生前拍有戏曲艺术片《柳毅传书》和唱片多种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