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徐派的特点
徐派是徐玉兰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徐玉兰十三岁在家乡浙江新登入“东安剧社”学艺,初习花旦,后学文武老生,唱功、武功都打下扎实基础;1941年12月改演小生,曾先后与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筱丹桂同台。
1947年在“丹桂剧团”演出《是我错》时,初显独特唱腔风格。同年秋领衔组建“玉兰剧团”后风格特色进一步发展,形成独自的流派。
特点
徐玉兰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宽广,常用音区为11度,唱腔中较多吸收越剧传统的“喊风调”以及绍兴大班、京剧中高扬的旋律和轮廓鲜明的润腔方法,旋律多在中高音区展开,音调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剧曲调较为平稳婉约的格调,注入高亢昂扬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来的唱腔功能,在悲伤痛楚之外更能表现激昂奔放的情绪。
如《北地王·哭祖庙》这段[弦下腔],开头一句[倒板]曲调高昂激越,气氛强烈,整个唱句的音调、形式及落音中吸收融化了绍剧[正工]、[二凡]的因素,为全曲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
唱段高潮部分“把先帝东荡西扫、南征北剿……白白断送在今朝”这一垛句,则吸收了京剧[高拨子]的高昂音调及节奏形态,唱法上则运用越剧的润腔处理,使这段唱曲调激昂,节奏铿锵有力,人物的感情如江河喷涌而出。周恩来总理就曾称赞道:“谁说越剧都是软绵绵的?徐玉兰的‘哭祖庙’就很高亢壮烈么!”
感情丰富
徐玉兰的常用乐汇丰富,并始终以各种形态反复贯串于唱腔中,因此特征音调鲜明。特别是起腔、甩腔旋律华彩,节奏多变,如《红楼梦·金玉良缘》的起腔“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音调自低到高,层层上扬,在“事”字上跳至最高音,然后快速下行,整句唱音域宽至13度,淋漓尽致地宣泄了人物当时的感情。
《红楼梦·宝玉哭灵》的第一句叫头“林妹妹,我来迟了,我来迟了”,以轻声呼唤,第二个“我来迟了”,音量加强,呼天抢地,给整个唱段造成强烈的悲剧气氛。接着转入唱腔,开始四句运用了[弦下腔]的[散板]、[嚣板],“金玉良缘将我骗”起音较高,“骗”字以强烈的喷口唱出,然后在长腔中吸收了绍剧高昂的音调,接下来“害妹妹魂归离恨天”等三句旋律由高而低,层层下行,形成哭诉音调。
紧接着转入一个双哭头“林妹妹啊,林妹妹啊”,前一个旋律由高音层层下沉,后一个则由低音逐步上扬。这种双哭头在越剧中很少见。在经过四句[中板]后,进入长达16句的[慢清板],节奏稳实,感情处理十分细腻。
《红楼梦·读西厢》中“但愿得今晚梦游普救寺”这句甩腔,吸收了[四工腔]明快的唱腔因素,把腔幅扩展至8小节,曲调大幅度高低起伏,最后“啊”字的拖腔又运用了跳音唱法,把人物浮想联翩的神情表现得栩栩如生。
- 上一篇:《中国越剧大典》内容概述
- 下一篇:越剧王派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