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鸡斗》剧情简介
《鸡斗》皮影编目,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剧情
花公鸡司晨劳作,黑公鸡懒惰专横,花公鸡虽败不馁,当黑公鸡第二次抢夺劳动果实时,终于被花公鸡斗得狼狈而逃。此剧舞美成功地运用中国墨画的形式,动作构图发挥了国画的特点。
造型特点
传统的西安皮影戏原是“宫廷、大家、富户”,“堂会”娱乐之物。观者为少数“上等”官患、富豪、贵人。故而造型均趋向小巧。西安东府皮影身高约三十三厘米,西安西路影人的四十三厘米;影人由十一个部位组成,头和身的比例为五比一,有别於西路影人身高比例的七比一。
其头部较大,类似民间剪纸人物中和秧歌中的大头娃形象,和我国传统的绘画人物比例有共同特点。这一点也正好弥补了西安影人偏小的不足之处。它不仅适应了戏台下数丈之外观众的视觉要求,而且突出了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部位。
为了适应影人在屏幕上横向活动的要求,艺人们采取了大胆夸张,合理变形的艺术手法,基本以正侧面单目塑造形像,个别丑、怪则塑造为半侧面双目形象。转化自身形式的局限,而形成独有的塑型特点。
西安东府影人的前额特别突出,俗称“崖颅”,以饱满的前庭显现出人物的智慧和才学,或神彩奕奕,或深思睿智,或眉宇含春,情态神韵各有千秋。
影人性格的塑造,首先对传递人物心灵之窗的眉、眼进行强调夸张,作延长处理,通过艺术的夸张变形,达到高度的神韵表现。并以平眉和皱眉区别影人性格的阳刚与阴柔。须、生角色以平眉细目表现其沉着安祥之风采;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其秀丽文静之神韵;武生以皱眉凤眼表现其英俊骁勇之气概。
影人嘴巴有张口和抿口之别。生旦影人均为抿口形象,凸额尖鼻下朱唇一点,若有若无,颇为俏丽,影人做戏时小口似动非动,以实为虚,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微妙的说唱联想感觉。
净角形象,以实脸皱眉表现其威武强悍,多作张口处理。如净角的狮鼻豹眼下,在夸张变形了的阔口上,以赤眉虬髯陪衬,使其具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在鹰鼻鹞眼下以张口刻画的奸相,却表现出一幅阴险狡诈的丑恶形象。
丑角的形象塑造更为奇特,多用圆眼、吊眉、冲天鼻,以半张口刻画其滑稽恢谐之神情,赋美态於陋形之中,貌虽丑而无厌恶之感。
对於特殊的物体,其又有自身一套特殊处理手段和形式。如桌椅帘帐等物,为了追求立体感,而作为显示三大面的俯视处理,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看起来倒也舒适自然,这些似乎不合乎现代艺术法则的处理手法,由於适合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千百年来并无人提出非议。
另如对官帽两侧的羽翅作为脑后正处理,正面衣领又作为侧面处理,对称的发髻却作为半侧处理等等,均不受现实生活形象和焦点透视法则的限制和约束,是根据皮影本身需要和作者的审美要求予以灵活处理,这一独特的手法在我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绘画中可找到依据。
影人的服饰图案,吸取了民间的印花布和戏剧服装图案的形式,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为了追求纤美完整,花朵多作正面处理,而加强了花纹的装饰趣味性,镂花图案即有空心、实心、半空半实等形式。四方连续图案和边角二方连续图案更是花花套连,叶叶巧缀,变化无穷。
宫殿帅帐、书苑绣阁、天堂地狱等,多作满屏幕设置,构图力求饱满充实,装饰趣味浓郁。空间布局巧妙自然,真窗实门不显拥塞紊乱而气势宏大。
花木怪石亦颇奇特,构图精巧、完整紧凑,单木独石即可组成独立画幅。随着剧情和人物活动的要求,可开合聚散,自然成趣。
怪兽之类的意象造型更富浪漫色彩,特别强调装饰性,不一味拘泥於自然形象的逼真摹拟,而是现实形象和主观想象巧妙地揉和,经过提炼、升华、变形,使其更典型、更理想、更有观赏性。如把龙驹塑造成龙爪狮身、豹眼虎尾、马面鹿角,汇诸兽之精华集於一兽。形象既威猛又矫健,鬃毛翘卷,口吐火焰,虽凶猛却望而不畏,虽不伦不类而无怪异之感,反而逗人喜爱。
鬼怪之类的造型,民间艺人们通过广阔丰富的艺术想象,使其手下的艺术形象神奇多变。如牛头马面及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采取拟人化的手法,制造为兽面人身;而阎罗判官凶煞怪诞,而另具特色。这些造型是广泛吸取了民间各类造型艺术的营养,加以创造发挥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神话绘画和古刹庙宇的壁画和塑象中即可觅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