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山海经异兽瞿如鸟长什么样子

瞿如是中国传说中的怪鸟。形状像鵁,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只脚,人一样的脸。它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出自《山海经·南山经》。

出处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瞿如鸟》:“瞿如三手,厥状似鵁。”

释义

传说中居住在山中的禽鸟,形状像鵁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只脚,人一样的脸,名称是瞿如,它的鸣叫声如同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

“瞿如三手,厥状似䴔。”——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瞿如鸟》

这䴔呢,也是传说中的一种鸟,样子像野鸭子而较小一些,脚长在接近尾巴的部位。

“瞿如似䴔”,也就是说这瞿如长得像是水里的野鸭子,但是为什么会存在三只脚的野鸭子?

在生物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不用则退,所以也许上古时期真的存在三只脚的水鸟,却因为第三只脚的尴尬处境,长期得不到合理使用,便慢慢退化了。

历史神话传说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三足鸟——三足金乌。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鸟。它们同是天帝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鸟放射的光芒,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鸟)。后来十只三足鸟过于顽皮,上天就派来了后羿,于是乎,三足鸟,卒。

考证

瞿如,外形像是野鸭子,叫声或【qiu】或【jiu】的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所以有说法指瞿如即鸨。

鸨,水鸟名,鸨科,头小颈长,鸟纲鸨科动物。中型和大型狩猎鸟类,与鹤形目的鹤和秧鸡有亲缘关系,比雁略大,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肉粗糙。形似雁而略大,常群栖草原地带,足强健善奔驰。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诗经·唐风·鸨羽》

鸨有大鸨、小鸨之分,约23种,仅分布于非洲、南欧、亚洲、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部分地区。腿长,适于奔跑,不善于飞,而善于走。仅有3趾,缺後趾。体坚实,保持水平姿势,颈直立,位于腿的前方,与其他大型走禽姿态相同。

分布

祷过山→山上多金和玉,山下有很多犀牛和兕,另外也有很多象。一说在今广东境内,一说在今广西境内。

山海经·南山经

《山海经·南山经》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出自《山海经》作者不详。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