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宋代为什么那么多剩女呢?女人的婚姻无奈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为加快人口繁衍速度,解决人均寿命短、人口总量不足的社会弊端,通常采用早婚早育的婚姻模式来加以平衡,男子一般在十四五岁、女子一般在十二三岁,就开始考虑婚嫁了。唯独宋朝是个例外。

在宋代,男女婚嫁年龄平均推迟到十七八岁,当然,这还应该属于早婚,只是,社会潮流已经开始趋向于晚婚晚育了。

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话》里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时人适龄而未婚者,非王家女也。乃东床无婿乎?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所好者,开风气之先也。”想来这位王家小姐并非找不到婆家,而是她自己压根就不想找,她想做晚婚晚育的时代弄潮儿。陆游的《家世旧闻》也有类似记载:“尝闻邻家女,及笄不思春。未知世间事,花谢本无痕。”

女子“及笄之年”是十五岁,到了这个年纪还不考虑出阁,连陆游也看不过去了:当真要等到花儿都谢了?潮流的力量真不能小觑。

据笔者分析, 宋代的这种晚婚晚育风气,多半起源于宋真宗赵恒主政的时期,兴盛于宋徽宗时代,并影响了整个南宋。原因有两个,一是宗教(道教) 流弊, 导致民间禁欲主义盛行;二是优渥的科举制度主导下的“及第热”,“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娶老婆别忙。有了这两个原因, 男人闹晚婚,或者干脆不想结婚,让女人怎么办?只有跟着亦步亦趋了。[page] 

在男权社会里,婚姻的主动权永远在男人一方,女人往往是被动的。像《梁祝》里的祝英台和《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那样主动的女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多半不会有美满的结果。《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或许是个特例,如果张生不乐意结婚,让崔莺莺去爬墙与张生幽会恐怕不可能,这段佳话就写不下去了。

宋真宗和宋徽宗都迷信道教,使得宋代有些政教合一的味道,从社会上层到民间,道教的禁欲主义非常流行。虽然上流社会也盛行娶妾狎妓,也十分淫逸纵欲,但禁欲主义者依然不在少数。《宋史》所记的许多名臣,结婚年纪均在30 岁以后,还有花甲之年才成家的,且都是在取得功名之后。在禁欲主义者面前,任何女人都将失去天使的身份,而变成“恶魔”,或者干脆无面孔。

从《水浒传》里也能发现不少端倪。比如,黑旋风李逵年纪应该不小了,估计没有40 也有30 好几,却未见他着急闹将娶妻。托塔天王晁盖,乃东溪村首富,起码40 岁了,也未娶老婆。豹子头林冲38 岁时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为此,他写下休书说:“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可见林教头35 岁才与林娘子结亲的。

另一禁军教头王进,也相貌堂堂,却年过不惑而独身。在一百单八将中,有一大半好汉,不是晚婚就是独身,终日里打熬筋骨。《水浒传》叙述的正是宋徽宗时代的故事,小说作者一定不是信手乱写,而是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再创作,有时代烙印。[page]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宋人并未照办。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记载,有位叫韩南的书生,多年苦读终于考中进士,便有人来“捉婿”(宋代著名的科举产物),他并不回绝,却写了首诗奉上:“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该士子已高龄73 岁了,居然未结婚,实在难以想象。笔者认为,宋代社会弥漫着一股叛逆之风,而且叛逆得风趣,叛逆得悠然洒脱。

宋代男人对于科举极为热衷,只要考中举人或者进士,立刻就跳了龙门,名利双收待遇丰厚,随即成了富豪之家择婿的首选。但是,能够当官的人,毕竟是少数,能够抢到当官的做女婿,也非常不容易,所以,只能等待大考之年来抢了。其中,抢女婿也有潜规则,朝中大官之家近水楼台,他们具有优先权。宋真宗时河北人范令孙登甲科,宰相王旦抢他为婿。有位新科进士叫高清,品学平平,宰相寇准却将自己的侄女抢先嫁给他,寇准侄女死后,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将女儿给他续弦。就这样,今年抢不到,就等来年,来年抢不到,再等来年,等来等去,闺房里的女人不想晚婚晚育也不成了。

宋代女人的婚姻无奈,由此可见一斑。想想李清照十九岁就遇到白马王子赵明诚,确实属于幸福极了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