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为什么说贾诩是三国时期的毒士?

在三国时期,顶级谋士有很多,比如郭嘉,比如荀攸,还有传说中的诸葛亮司马懿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要论到三国之中的毒士那非贾诩莫属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贾诩一生算无遗策,不过他的算无遗策,仅仅是对于自身来说,为了保命,或者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且贾诩从来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早年,贾诩曾遇到叛乱的氐人,结果他自称是段颎的外孙,结果其他人都遇害了,唯独贾诩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家。

或许他有能力救所有人,比如说同行的人都是段颎的下人,但他没这么做;或许能救所有人,但同样也很有风险,如果这些氐人盘问一番的话,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的回答都一样,那贾诩自己也就完了。这就是贾诩,心中只有自己。后来贾诩入朝为官,投奔董卓麾下,后助牛辅打败了孙坚。

个人生平

贾诩(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

生平事迹

董卓兵败后,贾诩为了最大保障的活命,便利用残存的凉州军士,蛊惑李傕和郭汜带着凉州士兵杀向长安,并最终攻陷长安,导致汉朝遭受比董卓肆意弄权还大的灾难。后见李傕和郭汜对自己颇为忌惮,又赶紧离开,先后投奔段煨和张绣。在贾诩的心中,只有他自己,关键是这么自私的人,还智谋绝顶,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毒士。

在投奔张绣后,当然要为张绣谋划;当时曹操来进攻张绣,两方实力相差极大,但张绣靠着贾诩的计谋,竟然打败了曹操;后来在袁绍和曹操争霸河北的时候,两方都来招揽张绣,张绣本意是投靠袁绍的,但贾诩却当着袁绍使者的面,让张绣投靠曹操,并简单的给张绣分析了原因。后张绣依贾诩的建议投靠了曹操,果然一生荣华。

当然,不是说贾诩对张绣有多么忠心,其实张绣也是可以不投靠曹操的,但如果将来张绣败亡,贾诩的日子也不好过;而且在张绣投降后,得利最大的也不是张绣,而是贾诩;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而张绣仅是扬武将军,他的宣威侯还是破袁绍之后才封的,可见曹操对贾诩的重视。

而更恐怖的是,袁绍和曹操还没正式打起来,贾诩就已经知道曹操能赢了,不然他也不会进入曹操的阵营。似乎一切就是按照贾诩的剧本来走的一样,贾诩进入曹操阵营后,一直都极为低调,从不结党营私,甚至连官场里的朋友都没有。在赤壁之战前,贾诩曾建议曹操不要进攻,但曹操不听,导致后来惨败,由此,贾诩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再在后来曹操攻打马超的时候,双方处于僵持阶段,但整体形势对曹操不利,毕竟远道而来,劳民伤财,对于后勤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于是曹操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此后,马超势力大减,最终不得不投靠张鲁,后又投降刘备,但被刘备所忌惮,一生不得所用,最终抑郁而亡。

在曹操的儿子们争夺嫡子之位的时候,贾诩也以成本最低廉,风险最小的方式帮助曹丕夺得帝位;在曹丕登基为帝后,获利最大的人,不是司马懿,更不是其他党羽;曹丕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一声低调,终得善终,当真是不可思议。

贾诩的一生,当真是不凡,充分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大义的角度来说,贾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在乱世之中,朝不保夕,又有几人能做到顾大义而不顾自身?而贾诩,也只能是在可以的情况下,尽自己的一份力罢了,比如在长安之时,他也曾保护过诸多人才。

历史评价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苏辙: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夫诩之所以说曹公,则李左车之所以说淮阴侯,使乘破赵之势,传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虽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皆一时之人杰也。

对于这位著名的三国毒士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