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为什么清朝大臣有的自称奴才?真相令人惊讶

历史上的清朝许多的大臣喜欢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尤其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那么对于其中的和珅的自称“奴才”谄媚样儿十足的样子肯定记忆犹新。

这里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和珅自称“奴才”是因为谄媚,而纪晓岚称“臣”是因为正直。但其实,清朝的官儿自称“奴才”或者是“臣”,可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这是清朝的皇帝们定下的规矩。

说到“奴才”,我们自然地想到那些卑躬屈膝、甘被驱使之人,这个名词在现代是贬义,而且在清朝以前,无论朝中大臣,还是宫中太监、宫女,也都不用这个称谓。清朝入关之后发生了改变,不仅把这个词引用到宫中,还把“奴才”地位提的很高。

清朝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时期,规定只有满人在皇帝面前才可称自己奴才(表示亲近),而汉族等民族大臣则只能称臣而不允许自称奴才。乾隆时期有个汉臣为了邀宠上书时自称奴才,于是乾隆就下发圣谕以后满汉大臣上奏折一律称臣。

在清代,能自称奴才的人,社会地位都是比较高的,因为这说明他们有旗籍,这玩意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贵族身份,虽然没有正式爵位那么高贵,那对普通人而言也是极其难得的,至少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是如此。于是就有了奴才的地位高于臣这一现象了。

同时鲁迅先生在《隔膜》一文里说过:“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如果朝廷大臣需要给皇帝上奏章,满人大臣就会在奏章里面自称奴才,汉人大臣就要自称为臣,如果有汉臣自称奴才那可就犯了大罪。在清末,那个后来复辟的辫子军张勋第一次入宫觐见慈禧,在慈禧的面前自称为奴才,这就一度引起了慈禧的不满,虽然没有当场明说,可在那时也成为了一时笑话。

之后,一些皇宫出去的包衣,与康熙有某种亲密关系的八旗大臣也开始对皇帝自称“奴才”。这种称谓的背后,既有他们对皇帝的特殊感情,也表达了他们和皇帝的特殊关系。

清朝为何喜欢区分奴才和臣的称呼,归根结底还是满族的奴隶制度,满人是女真族,毕竟是一个外来小势力,即使统治了中国,但面对汉人还是有一定的自卑感,所以他们就想借助人分三六九等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规格。

对此你对于清朝的这个现象,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