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很是虚弱 慈禧为什么还要向各国宣战?
清朝末年的时候是中国最弱的时候,一旦有些事情就割地赔款,自1842年至1901年,近60年的时间,别的不说了,单银子,我们就赔了7.29亿两,折合成美金,大约280亿美元,当年清政府最好的时候,年收入也就5000万两纹银。
这7.29亿两折算下来,相当于清政府14年的财政收入,整整14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这笔钱,而且,注意,这是最好的时候。
当时民间自发兴起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打出“灭洋”的旗号,在河北、天津等地声势很大,慈禧太后眼珠一转,很恰当的利用了下这种反帝情绪,将义和团盲目的焚烧教堂,屠杀信徒称之为可以理解的民间行为,将以前需要残酷镇压的乱民称之为义勇,下旨很是安抚一番,在反帝的根本上和义和团达成一致。
义和团得到政府的认可,登时觉得慈禧太后可爱起来,口号也随之改为“扶清灭洋”,专门向洋人开战,保护慈禧太后的江山,这时候,慈禧太后自认为已经得到民众的拥护。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期,慈禧太后和八国联军曾经出现过一段时期的和平谈判时期,当时慈禧太后也准备解散义和团,但是后来却忽然对着11国同时宣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本来想要议和的慈禧太后忽然改变了注意呢?其实当时慈禧太后如果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毕竟当时各国之间都没有精力进行一场大的战争,所以他们最初也只是施压。
西方国家想要清政府能够加入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行列,这样清政府就可以开放市场,他们也就有更多的钱可以去赚,所以这些人都是比较支持光绪皇帝的。光绪皇帝被囚禁之后,慈禧太后多次想要废掉他,但是一直被西方列强阻止,所以慈禧太后和西方列强的关系并不好,当时清政府内部和西方列强关系比较好的是李鸿章等人,这些人现在搞了一个东南互保,否定了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怕洋人打进来,所以她想要议和缓缓洋人。
可是这时候不知道谁传来了假消息告诉慈禧太后,洋人不想议和,非要把光绪帝扶植起来。
1900年6月21日,当时的清政府做出了令世界为之诧异的决定--向世界宣战。这个决定令全世界人民都感到震惊,不可思议。因为世人皆知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之前两次鸦片战争的伤痛犹在眼前,尤其是第二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一把大火烧为废墟。慈禧老佛爷的丈夫咸丰皇帝也在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后,连气带吓一命呜呼。以当时清朝的国力,避之尚且不及还主动招惹这一众洋人,莫非疯了不成?
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当时清政府的实际控制人慈禧老佛爷。可为什么呢?难道老佛爷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当然不是。老佛爷不但不糊涂,脑子还灵光着呢。清政府当时对洋人的总体国策基本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赔钱解决就好,绝不惹是生非。可这次怎么突然做出了这么硬气的决定呢。这还得从一个当时上海的一个英文报纸上的一篇社论说起,该篇社论主张慈禧还政于光绪皇帝。此文如果真的发表出来或许这件事情就可以避免了。阴差阳错的是此文还没有发表之前被被负责粮食转运的官员获悉。此人为了邀功请赏居然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将这篇社论当做重大情报呈报了朝廷,结果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报给了老佛爷。老佛爷一看这还了得,我赔钱割地还不行,还要我下台,是可忍孰不可忍跟你们拼了。恰巧当时义和团闹的也不可开交,非要为国和洋人拼命,老佛爷头脑一热就做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对全世界宣战的伟大决定。
义和团运动毕竟是个没有纲领,没有导向的盲目运动,看起来人数很多,却是一批乌合之众,成百上千人攻打几个外国使馆,反而死活打不下来,战斗力可见一斑,他们就像洪水一样,所到之处,玉石俱焚,终于给了列强进兵北京的借口,于是,八国联军打了过来,慈禧没人保护,只能仓皇西逃,留下个偌大的圆明园让人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