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雍正为什么要把舅舅隆科多当成“大老虎”打掉?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亲舅舅,因此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很亲密的,为什么后来隆科多下场如此悲惨呢?

雍正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对隆科多是非常信任的。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图)康熙遗诏

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在雍正皇帝能够坐稳江山的问题上,大将年羹尧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因此,在雍正皇帝眼中,“舅舅隆科多”与大将年羹尧两人都是功臣,雍正皇帝对这两人都是感恩戴德、十分亲近和信任的。

但是,年大将军以雍正皇帝藩邸旧人自居,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认为“舅舅”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闹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对年羹尧的尊重,说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要等年羹尧进京一起商量(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来才明白自己大错,隆科多真正是父亲康熙皇帝的忠臣、自己的功臣和国家的良臣,真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稀)有大臣”。

下面的一段文字,就是雍正皇帝的原话: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稀)有大臣也!

(图)隆科多所书清圣祖康熙遗诏

接着,雍正皇帝便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隆科多为子——尽管年羹尧本身就比隆科多小了一辈,以此来撮合两人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这样的攀亲,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把这段内容描写得相当成功:

隆科多:“年大将军能够把长子年熙过继给我隆家,这让隆某深感荣幸。隆某虽然现在已有两个儿子,但是始终不能如愿。因为早有仙人指点我,说我命中该有三子。今天能得到皇上的恩赐,就如同得到上天的赏赐一样。皇上,隆某已经把年熙改名为德柱,隆德柱。并且已经在宗人府造册入典了。隆某在此叩恩谢皇上。年大将军,以前多有得罪。看在咱们儿子的份儿上,就请年大将军多多见谅。”

年羹尧:“哪里哪里,今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

您说说这三个人他们好得呀!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极为表面的现象。您知道什么叫笑里藏刀,这便是那个意思了。

雍正皇帝这个时候,早已经有了别的想法了。

什么想法?

雍正皇帝非常清楚,隆科多选择了他,是因为隆科多认为他软弱可欺。他没看出来雍正皇帝这人实际上很有心计。

因此,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皇帝便对隆科多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了。

(图)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

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皇帝对隆科多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

主要原因在于隆科多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一,居功自傲。

比如,隆科多经常把自己比成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皇帝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

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雍正皇帝的真相,自然为雍正皇帝所忌讳。

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却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

在罪状中,雍正皇帝认为,康熙皇帝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皇帝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

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第二,擅权结党。

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都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称“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径,他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你一个臣子居然选起官来了,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罪。

隆科多对雍正皇帝的疑忌不是不知,他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皇帝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皇帝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

(图)雍正皇帝农装图

1727年夏,隆科多、图理琛等人被派往边境,代表清朝政府就边境问题同俄罗斯举行谈判。当时,尽管隆科多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但隆科多仍然是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这个时候的隆科多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隆科多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的雍正皇帝已经完全不信任隆科多,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隆科多逮捕回京受审。

8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谈判代表不再坚持强硬立场,对俄国做了许多让步,当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俄国的代表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项大罪判为死刑。

这四十一项大罪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这隆科多交结年羹尧之罪,完全是首倡于雍正皇帝自己。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雍正皇帝这样的拉关系,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雍正皇帝在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雍正皇帝正是要让隆科多背上“奸党”恶名,为年羹尧陪葬。

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皇帝这是在算旧账。

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皇帝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皇帝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

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的,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皇帝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皇帝表示肯定是佟国维,并对他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康熙都没有加罪,雍正皇帝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皇帝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

问题在于,雍正皇帝为什么不索性杀掉隆科多完事了呢?

这个时候的雍正皇帝为了避免受到滥杀功臣的讥刺,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点颇富意味:隆科多位极人臣以此始,身败名裂以此终。

一年后,失势的“舅舅”疯疯癫癫地死于禁所。

在雍正两大功臣当中,隆科多的命运就这样了。

说起来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交情,其实还算是半路出家。他们两人的交情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所以隆科多被打击了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可年羹尧年大将军就不一样了,年大将军跟了雍正皇帝30多年,出生入死,连雍正皇帝都亲口说了,他们君臣之间,可以做千古榜样。然而就在这话说了没多久,年羹尧就被雍正皇帝列了92条大罪处死了,实在让人觉得有点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