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除了他应该没有第二个了吧

明朝皇帝多宠幸宦官,有多名皇帝的命运都因为宦官而发生了很大改变,朱祁钰朱祁镇两位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土木堡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境内,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北京,自己亲率大军出征。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或者“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3000人,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五分之四,也先遂于这年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其中也先进攻大同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

当时英宗最宠信的太监是王振。王振,明宣宗时自阉入内,侍皇太子朱祁镇读书于东宫。宣宗死,朱祁镇九岁即位,是为英宗。王振狡黠,得帝欢,命掌司礼监,备受宠信。英宗称之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一日,英宗大宴百官。按明制:“宦者虽宠,不得予王庭宴。”英宗担心王振不高兴,特意派人前去劝慰他,不料王振正在大怒呢,他自比为周公,曰:“周公辅成王,我独不可一坐乎!”英宗当即命大开东华门中门,使王振赴宴。至则与会百官,皆望风拜谒,王振始悦。

正统七年(1442),张太后病逝,王振更加擅作威福,无所忌惮,竟盗走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内臣干预朝政所立之铁碑。从此,大权独揽,广植私党,排斥异己,陷害忠良。王振还大兴土木,“广置塌房、庄所、田园、马房,侵夺民利,不输国课”。他家中金山银窟,财宝不计其数。后抄没其家时,有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面,珊瑚高达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币帛珠宝无算。

王振如此专横奸险,但更加昏庸的英宗却不以为奸,反以为忠孝。正统十一年(1446),英宗赏给王振白金、彩币等物,并特赐敕一道,称王振“性资忠孝,度量弘深”,“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护赞辅,克尽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实至”。

大同前线的败报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下准备亲征。兵部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群臣也纷纷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他和王振率官员100多人,带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等人护驾。

成国公朱勇虽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王振家乡“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

《实录》载土木之变前的战争进程说:“庚申……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辛酉车驾次土木,……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虏所据,绝水终日,人马饥渴,虏分道自土木近旁麻峪口入。守口都指挥郭懋力拒之。终夜,虏兵益增。……壬戌,车驾欲启行,以虏骑绕营窥伺,复止不行。虏诈退,(王)振矫命抬营就水。虏见我阵动,四面冲突而来,我军遂大溃。”

当事大臣李贤在《顺天目录》中记载“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大意是说,兵部尚书邝埜要求大军驰入居庸关,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明军仓促之中无以应战。英国公张铺,泰宁侯陈瀛,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人皆战死。

明英宗盘而坐,不久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砸死王振,后来不久樊忠亦战死。此役明军死亡过半,大量辎重尽为也先掠夺,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九月初六,瓦剌进攻宣府、大同、勾结关内的蒙古人,烧杀抢掠,挟持英宗叫门,宣府守将杨洪不听。后大臣于谦力肩重任,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并打退蒙古人的多次要挟和进攻,才让明朝转危为安。

1450年(明景泰元年),蒙古人放回明英宗,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成功。

明朝皇帝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夸,其实众所周知,朱棣迁都北京乃是因为抢了侄子在南京的皇位,心里有鬼,不得不迁都。英宗不仅不为社稷而死,反而被当成俘虏去给蒙古人去“叩关”,最后还有脸去“复辟”再当皇帝。真不知道死后他怎么有脸去他的老祖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