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为何要用海水浸泡鸦片,而不是放火烧呢?
你真的了解林则徐为何要用海水浸泡鸦片吗?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鸦片,在18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泛滥成灾,看似给一些鸦片贩子带来了利益,富裕了一些人,但是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外国人想用鸦片来侵蚀清朝。
在当时林则徐的奏折上写道:“鸦片这种东西要是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若干年后几乎使得中原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国库里也拿不出可以充作军饷的银子。”
道光皇帝深感林则徐所说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彻查此事。
林则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挫败了英国人义律和众多的鸦片贩子,而收缴的两万多箱鸦片成为了林则徐处理的难题。
林则徐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最后决定采用“海水浸化法”,即使现在也有人怀疑林则徐的这一做法,为什么明明可以一把火烧掉,确定非要费时费力地用海水浸泡呢?
林则徐的最初想法
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后,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外国烟商的阻挠,但是在林则徐的不懈努力之下,林则徐最终收缴2万多箱鸦片,总重量更是高达237万斤。
收缴众多的鸦片,林则徐也觉得不负道光皇帝的重托,于是想要将众多的鸦片押运回京,在我看来,第一林则徐想让道光皇帝看到自己的功劳,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得到皇帝封赏;第二其实想要拉回京,让皇帝亲自核实和处理。
但是此方案被御史邓瀛否定,因为邓瀛认为广东距京城路遥远,这样做不仅劳民伤财,且沿途难免有偷漏抽换的行为出现,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就上书朝廷,建议就地销毁,而邓瀛展现出了销毁鸦片的决心,也同时保护林则徐免遭朝廷投降派的陷害。
道光皇帝认为邓瀛言之有理,于是下旨让林则徐就地销毁鸦片。
林则徐的选择
在当时传统的销毁鸦片的方法就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这种方法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来分析一下:
弊端一:少量的鸦片用此种办法,可以说简单、方便、快捷,但是此次收缴的鸦片数量重大,此种办法并不可行,因为焚烧的办法会使得鸦片的残余渗入到土壤之中,吸食者或者鸦片贩子甚至可以掘地取土,从而可以提炼出十分之二三,显然这样的做法不合适。
弊端二:鸦片的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而这些气体中会夹杂着的鸦片的残余,这会导致空气中充满鸦片,从而影响焚烧周围人,使得周围人间接的吸食到了鸦片,从而危害更多的无辜百姓。
这样的方法,让我想起几年前印度尼西亚警察火烧大麻的行为,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警方需要销毁缴获的大麻,于是选择火烧,而销毁大麻的时候,印尼警察是带有防毒面具的,而当地的百姓则没有,一把火下去之后,烟雾开始弥漫大街小巷,使得当地居民开始头晕、恶心,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这让不少民众开始投诉警察局。
相比之下,火烧并不是很靠谱,于是林则徐找到了鸦片的弱点,选择了第二种处理方式,那就是——“海水浸泡法”。
虎门销烟
林则徐为了能够最好的处理好这两百多万斤鸦片,可以说费尽心思。
林则徐先是让人在海边挖了两个大池子,为了防止鸦片渗漏,无论是池子底部还是四周,都做了专门的处理。
池子准备好之后,先是将鸦片掰成四瓣,然后倒入盐水中浸泡,半日之后加入石灰,这想必大家都知道,石灰粉遇见水会沸腾,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将鸦片溶解,从而销毁鸦片。
期间,为了更好、更快的销毁鸦片,在池子边上,还有士兵拿着木棍不停的搅拌,从而让鸦片快速溶解在水中。
再等到涨潮之时,潮水会将两个池子淹没,而潮水退去之时,会将销毁的鸦片水,带入大洋之中,从而无法再被二次利用。
退潮之后的池子,还需要用清水专门的清理,从而保证不留下任何的残留。
而这样的做法,令外国人也十分佩服,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中国丛报》中就这样记录的:
“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
可以看出,林则徐的销烟办法确实十分的高明,虽然这样复杂的销烟工程耗时23天之久,但却销毁了毒害国民身心的鸦片,这让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但维护了国家的利益,还维护了国民的身体健康,让广大民众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而林则徐也被尊为“民族英雄”,他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虽然虎门销烟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但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禁烟决心的开始,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