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初年两大超级强国的巅峰对决为什么半途而废?

纪元1404年

正是 永乐二年

在这一年里, 明朝血腥的内战刚刚结束不久, 明成祖朱棣初登大宝,举办了永乐朝的第一次科举。同一年初 有位原姓马名三保的宦官,被皇帝亲笔赐姓“郑”。而在这一年的末尾,皇帝还下令 在渤海之滨设卫筑城。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为新城赐名“天津”。

这一年,朱棣44岁,正是年富力强,雄心万状,但他却不知道,在距离明朝数千公里以外的中亚,大明朝初期最大的一场危机悄悄出现。

中亚 撒马尔罕(今天的乌兹别克境内)

一位包着头巾的外国君主 愤怒的指着大明使臣 怒吼:“你们的猪可汗叛父害侄,是一个大混蛋!我现在要去讨伐他!”

这位外国君主身材高大,身着波斯服饰,年龄虽然已经67岁,但仍然英武有力,一只腿受过旧伤,略有残疾。但没有人敢因此嘲笑他。

他叫贴木儿,突厥血统信仰伊斯兰教,在过去八年里,他用 伊斯兰/蒙古的混合战术 横跨三大洲,击败了无数敌人。1398年,在北印度屠德里;1399年在伊朗;1400年在土耳其;1401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1402年,土耳其奥斯曼苏丹被他一战生擒,埃及马木留克骑兵被他一年里两次击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所建立的四大蒙古汗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察合台、伊尔、金帐)臣服于帖木儿,

“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还从未有过帖木儿这样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个冒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突厥跛子无论是向欧洲还是非洲进军,似乎都将势如破竹。”后世世界历史学家称呼 他和他的帝国 “15世纪地球最强武力”

贴木儿一直想恢复 成吉思汗的光荣,把整个蒙古和中国都纳入他的掌控, 从17年前 明朝朱元璋 还在位时 ,就开始一批批的向明朝派遣使团。 一开始每5年一次出使 频率不断加大,最后增为每年一次,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他也对明朝的内情也越来越清楚,甚至绘出了沿途的军事地图。而相对的明朝也向撒马尔罕派遣过使臣,但据记载他们并不热衷了解帖木儿帝国的情况,谁会想到在遥远的撒马尔罕,这位一直以对友好著称的回教君主,会对明朝领土产生野心呢?

帖木儿像匹狡猾的老狼一样耐心的等待,他深知要进行这场遥远的远征,切不可鲁莽行事,到了永乐二年,他判断,帖木儿帝国周边环境已经安宁,而原本横在他通向明朝的道路上的大国 察合台国也已臣服,通向东方的大门已经打开。而他的对手明朝因为内战的结束,整体国力还未恢复,国内尚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机会来了。

这一年冬天,帖木儿下令动员 ,首都撒马尔罕的所有外国人都被命令离开。早已准备好的粮食堆积如山,牛羊像草原上的云一样先行向东驱赶,首次动员就是20万以上的军队,并有更多的军队从中亚各地赶来陆续增援。 11月27日, 贴木儿率军离开撒马尔罕 开始东征 ,按他的计划,三个月后抵达明朝边境哈密卫,六个月后他将到达北京,届时整个中国北方都将沦陷在他的铁蹄下。

但是他的敌手也非泛泛之辈,朱棣不同于大多数养在深宫的帝王,从小就生长于战争环境中,从31岁开始独领一军,一直到靖难之役,多次从令人崩溃的战局中奋起反击直到胜利。这一点中国历史上只有李世民可以与他相比,

此时的他,努力镇压国内的建文帝余党。另外还开始为郑和即将开始的伟大远航制造海船,在南方,他还盯着越南。随时准备着将汉代的交趾故土收归中国。

永乐三年二月下旬, 贴木儿军队的先锋,到达西域 别失八里,这里距离大明 军事据点 哈密卫,只有400公里。

明朝终于发现国境外的异象。

“永乐三年春二月己卯,敕甘肃总兵官,左都督宋晟曰:回回,倒兀言:撒马儿罕回回与别失八里,沙迷查干王,假道率兵东向,彼必未敢肆志如此,然边备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径至渭桥,此可鉴也。宜练士马,谨斥堠,计粮储,预为之备。”

很明显,朱棣对于帖木儿有胆量对明朝开战还是不太确信,他只是凭借历史上突厥进攻唐朝的例子来告诫 甘肃总兵官 进行局部戒备。兵法有云: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我们站在后世客观分析,明朝面对有备而来的强敌胜算确实不高。

关于之后,明与贴木儿的首次冲撞将发生什么,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因为历史在这里突然转了个弯。

二月,进军中的帖木儿因为东欧的金帐汗国送来臣服书 高兴不已,在欢迎宴会里,他喝下大量的葡萄酒和烧酒,最后发起烧来。高烧几日不退,2月18日,他停止了心跳。而他的后裔王子们也毫不磨蹭,马上展开了争权夺位的血战,帝国因此四分五裂。

历史总是如此吊诡,如果他活着继续进军,在1个月后,就将与明军相遇,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他是劳师远征,但游牧部族一直更善于远途作战,他们的军队可以忍受艰苦的跋涉,大量的马匹让他们行动迅速,远袭数千里的敌人的例子在他们的历史上数不胜数。

更别忘记了,帖木儿为这场战争准备了17年,有大量的向导和间谍 沿途为他服务。而明朝从皇帝到边防将领,都对这一场大战 缺乏足够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无数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都为这场巅峰对决的还未开始就已结束遗憾不已,但他们的不幸,却是明朝的一大幸运,如果帖木儿和朱棣大战,无论结果如何, 明朝的人民都将面临又一次劫难,郑和下西洋可能推迟甚至取消。

朱棣对这些没有发生感到后怕还是遗憾 我们不知道,也许他本质上和帖木儿是同样的人,比起和平他们更习惯战争,在位的22多年里他发动了六次境外战争,还不包括郑和的七次远航,相对之下以穷兵黩武著称的汉武帝在位54年,远征匈奴只有四次就闹得要下罪己诏。不仅如此,他还迁都北京,营造天津,移民华北,建造大报恩寺......他的一些流传后世的残暴传说也丝毫不亚于帖木儿。

甚至朱棣的死也和帖木儿惊人相似,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大军北征回师途中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朱棣于军营中病逝,年六十五。

作者: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