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论隋炀帝的典故出自哪里
魏征论隋炀帝
魏征论隋炀帝是一个典故,讲述的是唐朝太宗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朝臣发问,关于《隋炀帝集》的疑问,魏征的论答。
魏征故居
贞观二年,皇上对身边的臣子说,我看《隋炀帝集》这一辞藻渊博的书,里面的文理条条是道,书里阐明的立场也是肯定尧舜之立朝而非桀纣之暴虐,可是为什么隋炀帝实际上做起来的行动却反其道而行之呢?
此时,身边的魏征回答:君主都是圣贤哲明,也应该虚心纳谏,接受臣子的劝言,这样才能让臣子们尽心贡献他们的才能智谋,勇敢的人忠心护主。隋炀帝虽然一统天下,仗着自己才智,自大傲娇,固执己见,心里并无容他人听他人之言的善纳之心,所以虽然他嘴里颂扬着尧舜的美德,实际的行为却和桀纣暴虐一样,心中无百姓无臣民。他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才得到了如此亡国的下场。太宗听了甚为感触,认为应当谨记前人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
魏征论隋炀帝的典故就出于此。魏征是唐代有名的谏官,先后为太宗提出不下两百多条谏言,太宗均采纳。魏征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思想而闻名历史,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观点,时刻以隋亡的教训提醒太宗勿忘本忘民。太宗的纳谏从流和魏征的直言敢谏成就了唐代盛世之治。历史上太宗和魏征的罕见君臣关系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时至今日,魏征论隋炀帝的典故对于我们现在的理国治国仍然有借鉴的意义。
魏征简介
魏征又名魏徵,钜鹿郡(河北省)人。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他们经历着兵荒马乱、烽火连月的动荡不安,却创造出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而魏征就是其中一位,生于隋末,长于唐初,盛名于大唐的他可谓风光一世,赚尽了风头。
魏征石像
魏征早年跟随李密,投身瓦岗起义军,后来在李建成身侧做太子洗马。无奈魏征几易其主都始终无法充分发挥其才识。其主李密时,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不被采纳;其主李建成时,建议将李世民调离到别处的谏言也不被认可。历史巨大的年轮将时间精准地推到玄武门事变面前。若无玄武门事变,魏征和李世民的交集也不过初相识这般如此,他或许终其一生平淡简单专心于文史,在文学思想领域更有建树。然而李世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后任谏议大夫。魏征一路高升最后官至宰相。
素来以直言进谏,耿直不阿的形象示人的魏征有很多称号。他不畏权贵,犯言直谏,板着一张脸直面正义,太宗亲切称他为“羊鼻公”;他鞠躬尽瘁,体恤民情,和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开辟了“贞观之治”之盛世,世人敬称他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为打消大臣们的猜忌,保全皇太子李承乾,任命晚年的魏征为太子太师。居庙堂之高就要尽力辅佐君王,并体察民间疾苦,魏征为李世民、为大唐奉献了一生的精力。劳累成疾的魏征死后,其妻裴氏按其遗愿从简举行葬礼。
一代良臣魏征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名臣魏征就像是历史长河里沉淀的钻石,经过时间的冲刷磨洗,越发显出其宝石璀璨光芒。后人时常怀念和景仰。
魏征画像
魏征以敢言直谏著称,被历代封建君主推崇,而实际上魏征并不是愚忠之臣,而是一位深得百姓爱戴的成就明君盛世的良臣。
魏征生于燕赵,家道中落,很早就出家成为道士,深知隋朝动荡百姓离乱之苦,心中早有为民为国安定盛世而奋斗的志向,曾换过五个谋主,早期为太子建成谋士,有献计太子及早对李世民下手,太子未采纳,李世民玄武门动乱之后,李世民问罪魏征仍直言不畏,被李世民赞赏,唐太宗有容人之心,用人之明,启用魏征为谏臣。这也是历史的需要驱动。玄武门变乱,魏征的存在既证明李世民的明君宽容,洗净其弑兄夺权的污名,也更好的证明了李世民用人之明。
贞观二年,许多地方出现蝗虫灾害,有地方县令用官粮救荒,唐太宗知道后大怒下令处死,魏征三次抗昭反驳,认为情有可原,罪不至死,贞观三年,魏征有谏言朝廷出尔反尔,拒绝签字,直言不少治国之计,贞观中期频上四疏,以陈得失,直谏唐太子勿忘本忘危牢记隋亡教训。
同时从贞观初年就始还主理编制了一本资政大典《群书治要》,而且还开始了《隋书》史籍的编纂。魏征呕心沥血,崇尚俭朴戒奢,死后其妻子穿着粗布衣服,认为魏征拒绝奢华厚葬谢绝了唐太宗赏赐的一品礼仪。
郑公魏征卒
郑文贞公即是我们熟悉的忠臣魏征。魏征的人生最后阶段,病得很重,卧床不起。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派人去探望魏征,而且赏赐给魏征药饵。为了随时知晓魏征的病情,唐太宗还别安排神医李安俨住在魏征家里,魏征一旦有什么不好的情况就马上报告给他。
魏征与唐太宗房玄龄塑像
几日之后,魏征抱病而死,唐太宗悲痛欲绝。命令所有九品之上官员都去魏家吊唁,还赐给魏家规模宏大的仪仗队,鼓号手。最后下令将魏征陪葬在为自己修建的昭陵旁。
魏征的妻子推辞说:“我的丈夫平时生活就很检朴,现在却用鸟羽装饰他的旌旗,用一品官员的礼仪来安葬他,这不是我丈夫的愿望啊。”魏征妻子把李世民的安排全部推掉,只是用布简单地罩在车子上,车上放着棺材把魏征下葬。
唐太宗带着大臣们登上了禁苑的西楼,在那里可以看到魏征的灵车。唐太宗在大臣面前痛哭出声,说:“把人比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过错。魏征不在了,我失去了我的最好的镜子。”
李世民曾为魏征的死废朝五日。可是没有经过多少时间,因为魏征生前向唐太宗李世民推荐的杜正伦、侯君集触犯龙颜,李世民愤怒地将魏征墓碑砸破,并且解除了两家婚约。
直到贞观十八年,李世民攻打高丽,失败之后,自责当初没有人劝阻他,这才想起魏征,派人去安抚魏征的家眷。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一个是开启了大唐盛世,名垂千古的有为明君,一个是直言进谏,刚直不阿的一代名相,千百年来坊间一直传言其君臣融洽、君爱臣,臣忠君。可为何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却将之前君臣之谊以亲手砸毁魏征墓的惨烈方式颠覆了呢?到底是何原因,让李世民如此翻脸?
魏征画像
魏征以前向李世民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他们学富五车,有宰相之才。不曾想在魏征去世不久,杜,候被人举报谋反,于是一个被李世民罢免,另一个直接人头落地。李世民自然怀疑到魏征身上。自古帝王多疑心。因为谁都害怕部下结党作乱甚至起兵篡位,已经死了的魏征就这么撞到了枪口上。后来李世民又发现了魏征把自己谏言的资料给史官阅读。这让李世民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把将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都下旨解除了。不过这明没有让李世民解气,他亲自来到魏征墓前,将魏征墓碑咋了个稀巴,一代忠臣魏征,竟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来自《旧唐书》上的记载 ,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魏征的确是直言进谏的良臣,但是他有时过于直接,李世民毕竟是一国之君,在众人面前被指出错误,面子上肯定挂不住。有次可见,李,魏二人的关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良好。
于是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长期的压抑因为一点儿事情刺激,嘭,爆发了,君臣美谈成为泡影。好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战高丽,战败,这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开始思念起魏征,回朝后很快修复了魏征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