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的隋炀帝有哪些“誉”哪些“毁”?
杨广即位后,也做了一些收买人心的事,把政治体制也做了些改革,多少也取得一点政绩。
功绩较大的是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第二是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错误,法律的严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炀帝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取消,或者是减轻处罚程度。但这也仅是表面文章,像是沽名钓誉。在隋炀帝统治晚期,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残忍了许多,不再按照法律做事,专断性很强。第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工程建设
隋炀帝在位期间搞了一些大的工程,主要是修建东都洛阳,以及开凿大运河。
在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即位第一年,他让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
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白白浪费。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也相应地减轻了百姓负担。
再一个工程就是大运河的开凿。在修建洛阳的同一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大运河还对以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从经济上来看,不能不说和大运河对物质供应的有力保证有很大的关系。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他在位也就是十四年的时间,其他方面不谈,单就大运河一项,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充分肯定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如果我们大胆地设想一下,没有大运河,或许唐太宗李世民也会去开凿的。所以,贞观之治的功绩里面,是不是有一点大运河的因素呢?
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野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后来,裴矩上疏主张开发经营西域,这激发了隋炀帝建立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那样功绩的强烈欲望。但是,隋炀帝所做的却是赔本的买卖。好大喜功,贪慕虚荣,白白地浪费了国家巨大的财富。
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本来,和西域的贸易应该是双方互利的,但在隋炀帝朝贡式贸易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基本上是赔钱的。在西域商人走的时候,还要给予很多的赏赐。本应给百姓带来好处和幸福生活的经营西域,结果使国家耗费巨额钱财,百姓也因此而负担巨增。
公元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钱也赔老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征伐高丽
朝贡贸易比起发动大规模战争讨伐高丽来,危害百姓方面要小得多。前后三次对高丽的用兵,使隋朝的国力大减,隋炀帝的末路可以说和征伐高丽有很大的关系。
在东边,高丽是最强盛的临国,西边的边境已经过了辽河,等于占据了现在辽宁的部分地域。在隋文帝时期,高丽曾经侵扰过,杨坚派兵讨伐,失败之后,杨坚便退兵了,没有再用兵。但隋炀帝却连续用兵三次,结果耗尽了国力。
在公元607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游到东突厥,在可汗的大帐碰巧遇上高丽使者。炀帝想让高丽王高元到隋朝,结果高丽王没有答应,这就惹恼了隋炀帝,于是以此为借口出兵高丽。
在公元612年,经过准备的第一次征伐高丽正式开始,因为长途征战,士兵士气很低。在作战的路上有的将很重的粮食都扔掉了,等到后来缺少粮食时无法再坚持作战,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丽军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三十多万人的队伍,最后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败。
第二年,隋炀帝又一次出兵,这次刚到达前线,后方就出现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反叛,洛阳被重兵围攻。杨广听到消息,赶忙退兵救援洛阳。军事物资、营帐灯物都丢弃在了前线上。第二次又失败了。
这时的隋朝四处农民起义不断,王朝已经显露出败亡之兆。但杨广不管这些,在613年,又发动了第三次对高丽的战争。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提出罢兵言和。杨广知道无法彻底击败高丽,也同意了。高丽战争以无果而终,隋炀帝的政治生命和个人生命却走向了尽头。
残暴奢华民反身死
做了皇帝之后,隋炀帝没有了约束他的人,本性逐渐暴露无遗。喜欢女色,喜欢华丽宫殿,喜欢四处游玩。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有一次巡游到北方的长城,结果被突厥围困。也就在这次被围时,唐高祖李渊领兵题他解救出来。
隋炀帝的生活很是奢华,史书上说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宫殿,虽然有些夸张,但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联系他引诱西域使者来隋朝贸易时的浪费程度,不难想象他平时自己的奢侈情形。
隋炀帝讲气派不仅是对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在他巡游时也是摆足了架子。在第一次到南方巡游江都时,他自己乘坐的龙舟就高有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达二百尺。上下还分为四层,有正殿、超堂,还有侍臣们的住处。里面用金银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他的人,如皇后、嫔妃、贵人们也各自有独立的船只。但算随行的其他船就有几千艘,前后绵延达二百里之远。两岸之上还有骑兵护送。路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的都要殷勤供应,最后吃不完的就地掩埋。每次出巡的浪费可见一斑,本来隋朝的国力在隋文帝时已经比较强了,但经不起儿子隋炀帝的长年累月的虚耗。十几年后,把整个江山虚耗到了末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