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郑作民之子回忆父亲:戎马一生牺牲在昆仑关战场

湖南南岳风景名胜区,巍巍祝融峰下,秀丽的“忠烈祠”旁,在那青松翠柏围绕的抗日英烈墓群中,离“忠烈祠”100 米处,有一座较为显眼的墓冢,那里面静卧着我的父亲——抗日英雄郑作民中将。时间流驶,韶华易逝,我也快进入古稀之年,追忆父辈的往事,他那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令我内心怦然,激动不已。<br/> 投笔从戎,走出乡关<br/> 我的父亲郑作民,原名郑振华,1902 年9 月28 日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我父亲兄弟6 人,他排行第四。那时,父亲家境较为贫寒,全家居住在几十平方米的茅草房内,晴不挡阳,雨不遮漏,居住简陋艰难。那时祖父很开明,看着父亲天资聪颖,觉得是个读书的料,于是,千方百计节衣缩食,在父亲10 岁时就送入了村里的一个私塾先生家读书。父亲很争气,贫穷不失志,通过一番勤奋好学,很多课文都能倒背如流,深得先生及乡党的赞许。乡亲们都说,振华这孩子是颗好苗子,将来定有大出息。<br/> 1918 年,父亲考入县立师范学校后,开始接受新思想。空余时间,他借来一些描写英雄人物、侠义志士的小说、评传等进行阅读,有时读着读着被书里的情节迷住了,以致过了吃饭的时间还不知道。他十分敬仰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和爱国将领文天祥。他很喜欢岳飞那首《满江红》 的词,常在空旷的操场上吟诵着:“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声音抑扬顿挫,抒发着报国忧民的真情实感,引起了师生们的共鸣。他不知在林荫道上背诵了多少遍文天祥的那首《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名言,既作为了他言谈中的口头禅,还在心底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从这以后,他目睹帝国主义在中国到处横行霸道的暴行,官僚军阀政府不择手段残酷欺压百姓,特别是当时广大农村,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不饱肚,衣不蔽体,流浪逃荒者成群结队,到处一片凋敝状态。这些现状,更加激起了他无比愤慨,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想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开始萌发了立志舍身革命,定要救国救民的思想。<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2/F6/A2F6A95088AA949D7A15197352AF21EC.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郑作民之子回忆父亲:戎马一生牺牲在昆仑关战场"/><br/><br/> 昆仑关收复后,我父亲又奉命率9 师坚守阵地,日军不死心,为了夺回昆仑关,集结十几万大军并调集了大量飞机和大炮,轮番向我父亲坚守的阵地发起猛攻。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父亲临危不惧,率部与数倍之敌连日血战,反复冲杀争夺,战斗异常激烈。1940年2 月3 日,是一个极其不幸的日子,父亲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率部向上林撤退途中,不幸中炮阵亡,时年38 岁。<br/> 父亲阵亡后,部下乘黑暗摸回阵地,找到了他的遗体,并将其运到广西柳州柳侯公园,然后由师参谋长扶柩送回新田县,葬于家乡高山乡高山村。<br/> “忠烈祠”旁静卧英灵<br/> 父亲为国捐躯后,南京国民政府为追记他的抗日功绩,特派专人到新田县高山村将我父亲的遗体另行装棺,迁至南岳衡山,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树碑传于南岳“忠烈祠”右边山上。念其父亲功勋卓著,蒋介石亲笔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忠烈壮千秋”。<br/> 新田县家乡父老,视父亲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为缅怀他的业绩,按当地风俗,举行了隆重的“衣冠冢”下葬仪式……<br/> 我父亲为国捐躯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亲自主持召开了郑作民将军追悼大会,并向我家发了唁电。<br/> 1988 年7月30 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我父亲郑作民将军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承蒙党和政府的关怀,1994 年,由民政部重新修建了郑作民将军墓莹。1995 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 周年的日子里,新田县政府和县政协的领导专门到南岳我父亲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动。<br/> 如今,我们兄弟三人家庭幸福。老大郑师玄今年73 岁,是山东潍坊市潍北劳改农场的干部,已离休;老三郑师均,63 岁,是武汉市江岸铁路检修所工人,已退休;我是老二,今年也68 岁了,是资兴市国家税务局干部,己退休在家。<br/> 自1995 年以后,每年清明节,我和老伴携子带孙,都要到南岳我父亲墓前烧几炷香,献上一束束火红的山花,以祭奠父亲那不朽的英灵……<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