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纪实: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
赵锦雯<br/> 又名锦文 号雨金<br/> 1894-1965年<br/> 云南昆明人<br/>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1921年任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教官,不久调任粤军第1师4团2连连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中校工兵教官。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2团参谋长。1926年5月任黄埔军校管理处上校处长,不久转任第1军20师59团团长,参加北伐。1935年8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少将高参。1937年8月任第60军参谋长。1938年6月任第30军团参谋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任第1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7年退役。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参议,同年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参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br/> ■历史记忆<br/> 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军出省抗日的报道<br/>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拉开了帷幕。<br/> 云南地方部队仅以28天迅速整编为4万余人,按照国民政府发表的番号,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br/> 1937年10月8日,六十军官兵在无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的夹道欢送下,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前线。<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E9/C9/E9C9CF32B7813D2C90F0FB7645BC5368.jpg" class="cont_pic" alt="滇军抗战纪实: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br/><br/> 奉命保卫南京,未料才到浙江金华,南京陷落<br/> “国军之冠”到武汉<br/> 六十军第一八二、一八四师从昆明出发,一八三师从曲靖出发,开赴抗日前线。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部分行进基本靠步行。他们头戴法式钢盔,身穿黄色的棉布军装,小腿上打着绑腿,脚上穿着云南特有尖口连绊布鞋,肩扛步机和轻、重机枪,马拉大炮,翻越云岭高原的崇山峻岭,千里挺进到湖南三湘大地,沿途受到各地群众、政府及抗日救亡团体热烈盛大的欢迎和慰问。人们为出征将士端茶送水、牵着骆羊前来犒劳军队,使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br/> 六十军经过平彝(今富源)、盘县、安顺、贵阳、锐远、玉屏、晃县、沅陵、常德等地,长途跋涉4000余里,步行48日,全部抵达湖南省省会长沙市。<br/> 装备精良 让中央军自叹不如<br/> 1937年11月中旬,六十军坐火车经粤汉线转浙赣线开往浙江,本来是要去保卫南京城,不料先头部队到达金华时,获悉南京已被日军攻陷。于是又遵照国民政府国防部的命令,转乘火车经南昌再从九江乘船而上,于1938年元旦到达湖北省省会武汉市。<br/> 大胆揣想,如果滇军能赶到南京,或许历史会是另一种样子。就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六十军是装备最强、人数最多的一个军,远远超过其他地方杂牌军,就连国民党嫡系的中央军也自叹不如。以装备来讲,六十军不仅有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山炮,还有哈奇开斯气冷式高射机枪,射速每分钟400发,配有普通、曳光、发烟、穿甲4种弹头,为当时中国军队最先进的武器。每个连队有3挺7.9毫米重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800发,还有6挺轻机枪、3门迫击炮、4个掷弹筒、63支步枪、20支手枪,每人一顶法式钢盔。这支滇系抗日出征部队,在军容军纪上,也比其他国民党军队胜出一筹,其整体素质已为“国军之冠”。就连蒋介石也惊喜若狂。他特意命令六十军高唱着自己的《出征歌》,沿汉口繁华区绕行一周,向驻武汉的外国使节和其他外国商团表明中国还有一支完好无损的精锐部队可以用到抗日前线,同时也是对中国抗日军民的一种安慰。<br/> 在武汉期间,蒋介石经常约见卢汉,并给六十军以极高的待遇,请德国顾问到部队训练中下级军官,传授军事技术;还把六十军作为特种军编制,增加了3个补充团,配备了20多辆卡车;赠送了500支德国造20响驳壳枪、300支左轮枪、10多万发子弹;将搬迁到武汉的苏州博爱医院配置给六十军做后方医院,专门收容该军的伤病员。武汉是当时中国的政治首脑,各种抗日宣传活动风起云涌。当地的各家媒体对六十军连续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报道,称这支中国王牌部门已从大西南到达武汉,即将奔赴前线与日军决战,推动了武汉民众抗日热情的不断高涨。<br/> 中共党支部进入滇军<br/> 六十军出征前,中共云南地下党员组织就利用张冲等滇军将领的关系,派出张永和等共产党秘密打入滇军内部,张永和担任了一八四师政治部主任(也称政训处长)。<br/> 六十军到达武汉后,一八四师师长张冲通过张永和与中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取得了联系。<br/>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负责人叶剑英、罗炳辉同张冲见了面。罗炳辉以属滇军旧部和云南同乡的身份多次拜访卢汉、张冲等六十军高级将领。在接触中,六十军将领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大大开阔了政治眼界。张冲本人甚至还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鉴于当时的形势,周恩来、叶剑英和罗炳辉的意见是:“暂时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多做工作。”这一要求得不到同意,张冲又提出请求多派一些中共党员到一八四师工作。不久,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派出张天虚等人进入了一八四师。<br/> 1935年春,张天虚遵循上级指示与聂耳等人东渡日本。好友聂耳罹难,他护送聂耳骨灰回国,党组织指派他赴延安参加抗战,后又去山西前线宣传抗日。六十军到达武汉后,张天虚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与周时英、薛子正等人受党的委派,秘密进入一八四师参加抗战。他创办了当时中国军队唯一的一份由军人办的报纸《抗日军人》。在浴血台儿庄时,这份报纸发表了《指挥所里》、《运河的血流》、《血肉筑成的长城》等很多反映战地生活的文章,分发给一八四师及六十军各兄弟部队,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官兵英勇杀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