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蒋介石不抵抗之谜: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日本侵略

转眼已到了1934年的夏天。<br/>3年来,正当蒋介石还沉浸在剿灭中共的梦幻中时,日军已把辽、吉、黑、热河四省攫于手中,并大兵南下,压入山海关,控制了长城内外各口隘。平、津两市东西北三面受敌,中国北方丰饶的半壁河山岌岌可危。而江南上海也成了中国不设防的城市。中国,正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向沦亡的边缘。<br/>在这3年中,日本国内也是风雨飘摇,政局动荡。内阁政府走马灯似地换了三届。但无论哪一届内阁,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国内的危机,他们的眼光总是越过茫茫的大海,盯住了遥远的中国。面对3年来日军在中国北部所取得的战果,几千万日本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欣喜若狂。而居日本万民之上的天皇裕仁,则更是心旌荡漾,激动不已。这个对日本帝国拥有无尚权力的君主,多年来始终包藏着一颗野心:他要征服中国、征服亚洲,甚至征服世界,他渴望他的帝国疆域无边,子民如云,他要实现先帝没有实现的梦想。当日军的铁蹄跨过长城,整个中国大地都感受到它的震动时,裕仁不禁大喜过望。他时常对着宫中那张巨幅世界挂图发呆。望着图中央那巨大的雄“鸡”形的中国,想到超过日本帝国3倍国土面积的中国东北大地已然在握,他的脸上忍不住绽出了花朵。尝到甜头的裕仁更加纵容和支持内阁、军方对中国所采取的扩张战略。这样一来,随着日军入侵战火的不断扩大,攫取中国统治权不久的蒋介石终于被身边的这只猛兽惊醒、开始认真思索自己所处的实际境地来。<br/>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又进入了酷热难当的盛暑,然而素以“凉岛”著称的庐山却仍是林木青翠、凉爽如春。蒋介石这时又上了庐山。这里他太熟悉了,无论当年的北阀,还是今日的“剿共”,江西对他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每次赴江西,他除了有时在南昌呆些时日外,其它办公、生活地点一般都是选在云遮雾罩、充满神秘色彩的庐山。<br/>10日午后,蒋介石信步出了居室,沿着牯岭街缓缓地向山上走去,几名侍从人员小心地远远跟在后面。今天,他像是有满腹心事,虽然步态还似以往那般沉稳,但却显得有些缓慢。他时而抬头望望四周,像是在欣赏雾中群山的温柔、美丽,可时而又低头陷入沉思,偶尔晃动着手中的拐杖,像是要驱走心里的烦恼。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薄雾,使日照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他也像处在幻境中,对过去和未来产生了一种难以捉摸的困惑感。<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8/8F/B88F68828B1B32B2362F2604919405CB.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远交近攻、重金收买的手段曾屡试不爽,但在中共面前却根本无法奏效。他明白这个具有自己的主义和信仰的组织如果发展下去,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所以他不惜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也要把这个强健的幼虎扼杀在摇篮里。<br/>[page]<br/>“九·一八”事变前的两个月,他曾公开宣称:“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为奴隶,亦不可得。”荒谬、反动得令人称奇,这仍是他的一种策略。日后无论他对两广的李宗仁,西北的冯玉祥、还是对曾在淞沪抗战中立下殊功的19路军,他都是置日本人于不顾,以剿灭共产党而后快。他那种由于中共的叛乱而干扰了其抗日的借口在他所做所为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前后矛盾,他的政治私心,他的独裁统治决定了他只能走3年“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洋务主义老路,他也不是第二个曾国藩而已。1923年他仇视苏联的原因之一是苏联对中国外蒙有领土野心。但20年后,正是他为了使苏联干涉中共,确保他在中国的统治,竟屈服于苏联的压力,承认了外蒙的独立,犯了连他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罪恶。<br/>眼下,看着他的数十万正规部队对红军的“围剿”取得初步胜利时,他自然急不可待地要剿灭红军,消灭中共,彻底地了却他心中的隐患。对日本人,他认为时候未到。他要在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在中共这个心腹之患去除后,再去会日本人。那时,即使他败了,中国仍是他蒋介石的中国。<br/>我们今天评价蒋介石,不应以极端的眼光看待他。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一个善与恶共存的人,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虽然他的一生有不少反动之处,但也有过对日本人绝不投降的闪光一刻。因此说他当时有意卖国,自然有失客观,人们也难于理解。就是做为一个平民百姓,他也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更何况他还是中国的军政领袖,一个对中国古老的民族、悠久历史深感骄傲的人。<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5/9A/359A27451789261E894CA961BB4F22E2.jpg" class="cont_pic" alt="蒋介石不抵抗之谜: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日本侵略"/><br/>但直至全面抗战爆发,他一直都在走着一条弯路。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在外敌图谋中国不已的情况下,他却一门心思对内征剿,这毕竟是逆历史潮流的。逆历史潮流而终究是要被历史淘汰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