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战长沙:薛岳指挥有多神?

中央电视台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战长沙》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创造的收视率位列同时间播出电视剧前十名的佳绩。但是,对于这段故事的真实历史背景——抗战中的长沙保卫战,剧中并没有作过多交代。<br/>长沙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从1939年9月到1944年6月,中国军队共进行了四次保卫长沙的作战,其中前三次称为三次长沙会战,最后一次与保卫衡阳等地的作战合称为长衡会战——也被称为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阶段。<br/>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集中了约4个师团的兵力,于1939年9月13日开始,分别在湘北、鄂南、赣北三个方向向当面中国军队进攻,至10月20日全部撤回原防地。<br/>1941年9月7日,日军出动4个半师团的精锐部队,在赣北日军第33师团等部的策应下,再度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双方经过到36天激战,于10月12日恢复原有态势。<br/>第三次长沙会战从1941年12月21日到1942年1月16日止,中日日两军在湘北和赣北地区鏖战近一个月,最终以日军退回进攻出发地告终。<br/>1944年5月26日,日军在经过大规模增兵之后,开始了最后一次对长沙的进攻。中国军队经半个多月顽强抵抗,终因实力不济,损失惨重,被迫于6月18日放弃长沙南撤。<br/>就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第四次长沙作战已是日军战败前的最后一搏,远不如前三次重要,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三次长沙会战。<br/>一、日军为什么要进攻长沙<br/>对于日军进攻长沙的目的,中日双方史料的记载差异颇大。根据日本史料记载,日军三次长沙会战均无占领长沙的目的,前两次是企图歼灭驻湘赣地区的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主力,第三次则是为了配合香港作战的一次牵制性作战。而中方大多数史料则认为,日军历次进攻长沙均以占领为目的。到底哪个说法准确呢?我们还要从抗日战争的进程和外交活动来分析。<br/>武汉、广州沦陷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投入中国的兵力已达极限,无力再维持其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只得暂时停止了进一步侵略的脚步。然而,侵略者并没有收敛其扩张野心,妄图通过其他手段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E/70/6E70963750F2989517F5D93B3C9A4423.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战长沙:薛岳指挥有多神?"/><br/>根据南昌会战中日军所显示火力和官兵素质优于中国军队的情况,薛岳认为,不宜在第一线与敌决战,必须加大防御纵深,“依星罗棋布之纵深据点阵地,以均敌势;加大空间,节节抵抗,以均敌力;张罗四维,形成天炉,以熔解之“。。因此,他在利用湘北有利地形修筑了新墙河和汨罗江两道防线,同时加强长沙防御,在岳麓山上增设炮兵阵地。薛岳决心:如敌进攻,则利用已设阵地,予敌消耗后,即有计划地向长沙和东面的幕阜山、九岭山转移;待敌进到长沙附近时,我集中大量预备队与敌决战,退到幕阜山、九岭山一带之部队亦同时攻击其侧后。这就是薛岳后来总结的“天炉战法“。<br/>鉴于南昌会战中,日军大量使用机械化部队和重武器装备,在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后,即快速向目的地挺进,致使中国军队措手不及的沉痛教训,薛岳于1939年4月号召湘赣战地民众“化路为田,运粮上山“。<br/>薛岳规定,湘北和赣北主要道路(包括古大路)全部破坏,能改为稻田的均要改为稻田,凡须保留之道路,其路宽不得超过1尺。(这样的道路,就是骡马也难于通行。)战区内的稻田必须犁田蓄水,以免被日军利用。同时,他还要求:“不论军民,在战区都应该将辎积搬到山上去。<br/>“加大防御纵深和“化路为田,运粮上山“这两项措施的实施确实打中了日军的痛处。由于日军缺乏大型筑路机械,筑路能力相当差,即便能在短时间内赶筑简易少量公路,其承载能力也很弱。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就快速赶筑了一条从岳阳到长沙黄花市的简易公路。这条公路仅能通过一些卡车和轻装甲车,重型火炮和坦克均无法通过。加上在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掩护后方交通。这些简易道路在中国军队的不断破坏下,完全不能保证畅通。<br/>这样一来,日军不仅机械化部队和重武器的使用大受限制,就是战役后期前线部队的补给也成了问题。因此,日军每次进攻只要一攻到长沙附近,弹药和给养就补充不上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第40师团甚至出现了开战第10天就出现断粮的情况。<br/>同时,由于道路承载能力差,日军重炮无法运到长沙附近,进到长沙附近的日军根本压制不住岳麓山上中国炮兵的火力,加上弹药供应不足以及中国军队人数上的先天优势。在薛岳设定的决战区域内,中国军队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居于绝对优势。<br/>日军不仅如此,由于道路全部被破坏和电台数量有限,日军的电台及其零部件运输不便。在长沙附近的一线部队完全不能保证与岳阳的第11军战役指挥所的实时电台通讯。日军在作战中大量使用信鸽。这样,通讯的及时性和保密性就大打折扣。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截获的两封日军向后方催运弹药和给养的重要信件都是从击落的信鸽身上搜出来的。第九战区长官部正是通过这两份信件判断出日军一线部队粮弹告罄,做出了就地反击的决策,使整个会战得以反败为胜。<br/>以上因素正是三次长沙会战决定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日军在1944年大规模增兵前,一直不敢以占领长沙为作战目标的根本原因。<br/>结语<br/>薛岳能够以正确的持久作战策略,利用地理纵深,一次次瓦解日军攻势,虽然所部与日军伤亡对比仍然悬殊,但也基本保证所辖各军未被重创。当时中日两军战力差距巨大,这样的战绩即便称不上“战神“,也足以在国军将领中跻身一流。<br/>另外,薛岳还专门撰写了著名的论文《天炉战》,对会战期间的作战指挥、作战准备、兵团部署、战斗实施、交通通讯、补给卫生等八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阐述,便于各级将领深入领会他的“天炉战法“的思路和要领,对保障会战的胜利也大有裨益。<br/>当然,中国军队能取得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并不是薛岳一个人的功劳,第九战区广大军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不乏电视剧《战长沙》中的薛君山、顾清明这样的英雄,这些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预10师方先觉师长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前写给妻子的遗嘱代表着他们的心声,让我们以这份催人泪下的遗嘱来结束这篇短文吧。<br/>蕴华吾妻:<br/>我军此次奉命固守长沙,任务重大。<br/>长沙的存亡,关系抗战全局的成败,我决心以死殉国,设若战死,你和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顾。<br/>务令五子皆能大学毕业,好好做人,继我遗志,报效国家,则我含笑九泉矣!<br/>希吾妻勿悲。<br/>夫,子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