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烈士牺牲前曾留遗书:21年后才被人发现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br/> 七十多年前,一封封家书成为抗战战场和家乡亲人之间唯一的连系。如今,战争远去,家书仍在,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br/>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重读这些书信,依然能读到那时的硝烟和苦难、战士的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热血青年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br/> 家书故事赵一曼 牺牲前留遗书 21年后才被发现<br/> 宁儿:<br/>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br/>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br/> (摘录)<br/>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负伤被俘,1936年8月牺牲。<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F8/0F/F80FCFCE3E24A9BDD989E8A4528AA233.jpg" class="cont_pic" alt="赵一曼烈士牺牲前曾留遗书:21年后才被人发现"/><br/><br/>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赵一曼毅然抛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她深知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临行前,母子二人留下了一张仅存的合影。<br/> 1936年,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牺牲。在牺牲前,赵一曼给儿子写下了这封遗书。但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这份存在日军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br/> 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女杰,女英雄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搬上大荧幕。<br/> 此时,她的丈夫与21岁的宁儿观看了这部电影。但他们哪里想得到,这荧幕上的抗日女杰赵一曼就是他们朝思暮念的妻子和母亲。<br/> 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br/> 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在《重读抗战家书》节目中回忆说,父亲知道以后,很伤心的大哭了一场。他觉得他的母亲是很伟大的母亲,但是他心里很难受。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后来连烈士证和抚恤金都没有去领,因为他觉得那是用自己母亲的鲜血换来的,他不敢去碰那个证。<br/> 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之后,宁儿曾专程前往东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用笔抄下了这封被翻译成中文的遗书。<br/> 陈红说,父亲抄完后用钢笔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直到父亲去世,那三个字都仍留在他手上。<br/> 如今,家书传到了陈红的手上。陈红说,自己后来也做了母亲,对这封家书的感慨就越来越多。<br/>